近日,由中國福利會、上海科技館指導,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和上海自然博物館聯合主辦,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協辦,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支持的“趣繪國家公園,共筑生態未來”——“帶回家的國家公園”系列圖畫書新書發布暨創作交流研討活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來自科普、教育、出版領域的40余位專家代表與40位小讀者共聚一堂,以“可閱讀、可記錄、可互動”的創新童書為載體,開啟國家公園生態理念的沉浸式傳播之旅。
權威聯袂打造科普力作
探索少兒自然生態教育新樣本
作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及上海市重點圖書,“帶回家的國家公園”系列圖畫書由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出版,涵蓋《云上的旅程:三江源國家公園》《滾滾喊你來耍喲:大熊貓國家公園》《我們屯里有大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長臂歌王的樂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尋找傳說之樹:武夷山國家公園》五冊,是一套面向5—12歲的原創少兒科普圖畫書。
活動現場,與會領導共同為新書揭幕。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作為總主編介紹,“帶回家的國家公園”系列圖畫書緊扣國家公園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國之重器”的戰略定位,以“讓國家公園美景觸達童心、讓生態奧秘通俗易懂、讓科普種子生根發芽”三大目標,構建起面向少年兒童的生態教育橋梁。
中國福利會黨組成員、工會工作委員會主任、二級巡視員韓先梅強調,出版“帶回家的國家公園”系列圖畫書,是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和上海自然博物館跨界合作,創新傳播途徑,以生動的內容和豐富的載體,向廣大少年兒童講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卓著成就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探索少兒自然生態教育新樣本。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湯宛峰通過視頻致辭,特別肯定了圖書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示范價值的傳播意義。
此外,活動特別打造的國家公園主題互動科普劇成為亮點,該劇以國家公園智能AI機器人“園寶”引導圖書小主人公探秘自然為主線,結合動畫與珍稀動物聲效,帶領觀眾身臨其境感受生態奇觀。隨后的趣味問答環節,小讀者們積極參與,在歡樂的氛圍中深化了對國家公園的認知。
從紙書到生活
構建生態教育共同體
“帶回家的國家公園”系列圖畫書通過難度分層,精準適配不同年齡段讀者的認識水平,以游戲化敘事、多媒體互動的形式,充分激發兒童的探索欲與好奇心。同時,書中還設置了知識鏈接,延伸學習空間,全方位傳遞科學精神與生態文明理念,搭建自然保護與兒童認知的堅實橋梁。
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展教中心教育研發部部長劉楠表示,“國家公園它距離上海的小朋友很遙遠,怎么樣能夠讓他在家里就對國家公園有初步的認識,引導大家前往這些自然保護地,這是這套叢書創作的理念。我們針對的受眾群是5—12歲的小朋友,所以我們在創作這套書的過程中引入了一個兒童的故事。”
“我們在設計的時候,自博館的老師們都一同參與,因為要符合小朋友的年齡段,所以我們把故事情節設定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到每個國家公園為主。這都是由自博館老師一起合作、創意、構想的。故事其實主要是由自博館的老師們進行創作,然后由我們來進行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繪畫。”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圖畫書中心藝術總監蘇良亮介紹道。
新書發布儀式后,創作交流研討環節展開。作者團隊率先分享創作過程中的心得與亮點,從沉浸式體驗的設計、權威機構合作保障內容科學性,到多元互動環節的構思,全方位展現圖畫書的創作特色。行業專家、科普達人、出版界代表圍繞“自然教育創新模式”“科普內容跨界融合”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兒童圖畫書的創作和推廣提供新思路。
后續,上海自然博物館將與中國中福會出版社攜手,面向5—12歲兒童及其親子家庭,開發基于圖書的STEAM科學探究課程,延伸“從書本到實踐”的教育場景,并通過館校合作、親子研學等形式,讓國家公園生態理念走進千家萬戶。
記者:張琦
視頻:任超
編輯:陳攻
資料、部分圖片:上海自然博物館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