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比黃金還穩固”的茅臺,如今居然也開始一路下跌了。
自打今年5月中旬開始,飛天茅臺的市場交易價就開始一路走低,完全沒了往日酒界“第一金融產品”的風頭。
這在過去難以想象,號稱“比黃金還穩固”的茅臺,如今居然也開始一路下跌了。
自打今年5月中旬開始,飛天茅臺的市場交易價就開始一路走低,完全沒了往日酒界“第一金融產品”的風頭。
炒茅臺,一直都被視為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過半數的人買茅臺都不是為了喝,而是為了坐等升值,畢竟憑著10%~12%的年收益率,已經比不少理財產品都靠譜多了。
曾被奉為進可抗通脹、守又能永不下跌的“最佳理財酒”茅臺,終歸還是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價格崩塌。
尤其是隨著最近的“史上最嚴禁酒令”一出啊,白酒市場又打了個哆嗦。該條例將公務接待禁酒范圍擴大到所有工作時間,直接影響了白酒消費的重要場景。
根據"今日酒價"平臺顯示,6月25日時,25年飛天茅臺的散瓶批發價已跌至1780元/瓶,原箱價格降至1830元/瓶,單日跌幅就有70-85元。
這價格乍一眼看著不便宜,但距離茅臺曾經“3000元一瓶難求”的高光時期,也已經縮水了將近一半兒,之前市場普遍認為茅臺的價格絕不可能跌破2000元大關,但真跌下來的速度,反而比漲的更快。
如此快速的跌價,更像一種價格踩踏。
為什么說2000元是茅臺下跌的關口呢。實際上,當飛天茅臺的批發價跌破2000元的時候,對于傳統經銷商們來說已經觸及到盈虧平衡的紅線了。
一旦跌破2000元的價格之后還止不住,經銷商們面臨的就是越等越虧的風險。
而如今一千七八百元的批發價,就意味著每賣出一瓶茅臺都在虧損,這也會迫使經銷商們開始拋售茅臺,趁著虧得還少趕緊出手,大家爭相出貨,卻沒人敢收貨,就形成了“價格越低越賣,越賣價格越低”的情況。
從線上渠道破價開始,線下要配貨才能換來飛天茅臺的經銷商們,被其價格跌到叫苦不迭。
經銷商不敢收酒了,這些酒往哪兒消化呢?
當商務酒局以及婚學宴請的占比減少,個人和家庭的自飲要變成主力也不現實。
且不說茅臺自身有個特性,就是“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買”,根據中國酒業協會行業報告的數據來看,當前茅臺社會庫存總量預計高達1.2億瓶左右,流通領域的庫存占比超85%,遠超大約只有6000萬瓶年消費量。
市場恐慌情緒一蔓延,資本市場的分歧也開始加劇。雖然大佬們再怎么喊著“茅臺稀缺性未改,長期價格必創新高”的口號,也擋不住一些投資機構們的紛紛撤離。
更值得關注的是,貴州茅臺主力資金連續10日凈流出,但融資余額逆勢回升超20億元,看樣子,應該是有部分資金正借市場恐慌布局。
茅臺價格的下跌,還引發了高端白酒市場的連鎖反應。
比如五糧液“普五”系列的批發價,在部分電商平臺上,單瓶價也跌破了800元,比之年初的千元價位,也不比茅臺好上多少,其余的高端白酒如國窖、瀘州老窖等也未能幸免。
這種“頭羊效應”一扭行業格局,從“茅臺獨漲”變成了“整體回調”,對投資者或許是個噩耗,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高端白酒們虛高的價格體系,也開始向真實的供需關系回歸。
說到底,一個"被炒熱的理財產品"永遠也不是真正的"硬通貨",畢竟再牛逼的酒,也得有人喝才值錢。
就算是擊鼓傳花,也得永遠有人接花才行。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