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熱搜又被小米詞條給刷屏了!小米在北京舉辦新品發布會,雷軍介紹了玄戒O1處理器、小米YU7等多款產品。
耐人尋味的是,這次小米YU7并沒有像上次SU7一般公布定價,而且發布會前后也暗藏著許多小細節令人深思。
小米與法拉利“撞色”?
YU7調侃成“法拉米”
就在小米YU7發布會當天,法拉利中國公眾號推送了一篇關于創始人恩佐·法拉利之子皮耶羅·法拉利私人座駕的文章,展示了一款獨特的Verde Dora綠色車漆,而小米YU7的寶石綠配色與之高度相似。
↑ 法拉利
↑ 小米YU7
從車身線條來看,二者都采用了修長且低趴的設計,車頸(Dash - to - axle)較長,側面內凹線條增加了運動感 ,整體輪廓十分相像。
雖然小米在一些細節上有著自己的創新,但這種高度相似性還是引發了巨大爭議。
而且在小米YU7發布之前,法拉利中國發布的兩篇文章更是讓這場“較量”變得微妙起來。一篇介紹法拉利綠色的由來,另一篇則介紹銀色及選配件,被不少人解讀為是對小米YU7的隔空回應。
部分用戶認為YU7的比例與法拉利Purosangue存在相似性,尤其是長車頭、轎跑SUV輪廓等元素,覺得小米通過借鑒豪車設計元素吸引目光,質疑小米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甚至調侃其為“法拉米”。
但也有網友指出,轎跑SUV的造型邏輯存在共性,類似設計在馬自達CX-4等車型早有先例。而且無論如何,小米以50萬級車型挑戰500萬級超跑性能,對于注重性價比的性能愛好者還是很吸引的。
YU7成重獲信任關鍵
但一些問題沒有獲得正面回應
在YU7發布前一周,雷軍做了一次內部講話,“15歲的小米不再是行業的新人,我們在任何一個產業里面都沒有了新手保護期。”
失去了“新手保護期”的小米能否重獲受眾的信任,YU7成為了關鍵。
小米 YU7 車身正面風格整體延續了小米 SU7 的風格,但在細節上有不同。
比如家族化的水滴形大燈在上方進行了鏤空設計,這里隱藏了風道的進風口,為了優化風阻,YU7 整車設計了多達 10 條風道,配合其它優秀的空氣動力學設計,讓整車風阻系數低到 0.245。
雷總還在發布會上強調了,YU7 機蓋上的開口可是真和車燈鏤空打通的,是真的可以通風的。
但對于此前車主們關于Su7 Ultra前機蓋打孔,但是不具有空氣動力學效果的問題,依然沒有進行正面回應,估計是要進行冷處理。
在內飾細節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稱為“天際屏”的全景顯示系統。它沒有實體屏幕,而是通過PHUD成像技術,將車速、導航等信息直接投射到駕駛者視野前方。
區別于傳統HUD或遠端屏,無實體屏幕結構,顯示區域從左側A柱延伸至右側,形成環繞式視覺體驗。這一配置受到了眾多網友的好評,認為其突破傳統信息顯示邏輯,契合智能汽車交互趨勢。
而在最關注的性能上,小米 YU7最大馬力 690PS、最快零百加速 3.23s、最高時速 253km/h,搭載 V6s Plus 小米超級電機,擁有豪華底盤配置。
全系長續航,全系 800V 碳化硅高壓平臺,支持超快充,5.2C 最大充電倍率,15 分鐘最快補能 620km,10%-80%最快充電時間 12 分鐘。
但也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問題:發布會上的數據對比,是和合資比電控,和國產比安全,也就是說相當于田忌賽馬,拿自己的長項去跟別的品牌的弱項對比,讓人覺得有點避重就輕的感覺。
最后就是跟主被動安全有關的部分了,和SU7剛發布時相比, YU7對車身的被動安全、駕駛安全有極高重視:
比如,被動安全上,YU7這次和SU7一樣采用了羅納德的車身架構,但對車身進行了全面升級,著重增強了前向碰撞、側向碰撞的安全。比如用2200兆帕的小米超強鋼在4門的側橫梁、防撞梁上進行了加強。“乘員艙側撞的時候離乘客很近,一直是被動安全的難點。”雷軍強調。
輔助駕駛上,YU7全套硬件都是高端配置,全系標配英偉達700 TOPS的Thor芯片、標配激光雷達,“提高在暗光環境下,車輛對地形障礙物的識別。”雷軍介紹。
價格暫不公布
YU7還能成就訂單神話嗎?
此次發布會為技術預發布,7月才正式上市并公布價格,意在延長市場關注周期并觀察競品動態。
雷軍多次在發布會及微博中否定19.9萬元起售的傳言,并對比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起售價26.35萬元),指出YU7的硬件配置更高,成本顯著增加,因此售價應在30萬元以上。他表示:“以Model Y的定價,YU7至少要貴六七萬,沒有三十幾萬絕對下不了臺”。
有網友分析,雷總是想通過否定低價傳聞拉高預期,為最終定價創造“質價比”感知。所以綜合多方信息,YU7起售價可能在25萬-35萬元,
YU7的發布是小米向前邁出的一步,但它的身后仍有SU7遺留的陰影尚未散去。
尤其是在過去兩個月中,關于SU7的負面話題從家屬質疑、用戶體驗落差,到輔助駕駛事故對整個智能駕駛行業的沖擊,逐漸勾勒出小米在造車這條路上所必須面對的成長代價。
更令人擔憂的是,小米內部對“事故”這一概念的應對邏輯,手機起家的小米仍然保留著一定的消費電子思維。
在手機行業,用戶可以接受因OTA推送延遲導致的體驗問題,但在汽車領域,一次智駕誤判就可能是人身傷害甚至生命威脅。
這次小米YU7的發布是想繼續沿著這一模式復刻小米SU7的成功,但究竟成績如何,對于此前遭遇了種種輿論風波的小米汽車而言,情況并不明朗,還需時間驗證。
發布會臨近尾聲,雷軍說,今天的小米肯定有很多不完美、不如意的地方在,下個5年我們承諾大家我們會用更堅實的成長來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你認為小米YU7怎么樣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一下
編輯:Selex
圖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日報、法拉利中國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廣東最生活出品,轉載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