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至5月,濱州醫學院煙臺校區公共衛生學院的學子們走進環翠區疾控中心,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沉浸式實習之旅。
在這里,疾控中心精心制定“理論+實踐”雙軌培養模式——研究生行業指導教師與業務骨干化身“實戰導師”,帶領學生在傳染病防制科、營養與食品科、慢病監測科等核心部門輪崗學習;每周一場的“業務知識充電站”,將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專業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學;學生們更以畢業論文為紐帶,與科室專家圍繞疾控前沿課題展開研討,真正實現“在干中學、在學中干”。
據了解,自去年以來,環翠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濱州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核心理念,通過深度合作搭建起醫教融合新平臺,為新時代公共衛生事業注入強勁動力。
艾防科在給學生進行教學講課。
從高層互訪共商發展藍圖,到科研團隊聯合攻關;從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到建立“定期互訪、項目共研、人才共育”的長效機制……一年多來,雙方采取的一系列“多維度、全鏈條”務實舉措推動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學生在做蜱蟲調查。
本次實習期間,學生們的足跡遍布疾控工作的各個角落:在傳染病防制科,他們戴著口罩、手持流調表,跟隨專家奔赴布病、出血熱等疫情現場,完成標本采集與風險研判;在營養與食品科,他們化身“健康偵探”,協助排查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的蛛絲馬跡;在社區慢病監測督導中,他們挨家挨戶走訪,用專業知識為居民健康“把脈”;在病媒生物監測現場,他們手持捕鼠器、蜱蟲采樣工具,仔細記錄鼠密度、蜱蟲密度數據;在疫苗管理倉庫,他們嚴謹核對非免疫規劃疫苗的掃碼入庫流程……每一次實踐,帶教老師都會結合現場情況抽絲剝繭、細致講解,讓學生們在“零距離”接觸疾控工作中快速成長。
“以前在課本上學的知識總覺得有些抽象,這次跟著老師處理真實案例,才真正明白公共衛生工作的意義和挑戰!”一位實習生感慨道。這種將課堂搬到疾控一線的培養模式,不僅讓學生們收獲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更點燃了他們投身公共衛生事業的熱情。
此次合作是醫教協同發展的生動縮影,既推動了高校科研成果向疾控實踐的轉化,也為疾控機構注入了創新活力。未來,環翠區疾控中心與濱州醫學院將以實踐教學基地為支點,在人才聯合培養、科研成果轉化、公共衛生服務創新等領域持續發力,共同書寫新時代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嶄新篇章,為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筑牢堅實防線。
記者 董傳葆 通訊員 李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