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爸我媽離婚之后,我爸一次生活費都沒給過我,我該怎么辦;我放學之后去燒烤店勤工儉學,掙的錢可以自己支配嗎;我在超市買的面包過期了,店員不給我退貨,我該怎么辦呀……”
法者,治之端也。在民法典頒布五周年之際,伊通法院刑事庭聯合縣婦聯走進我縣職業高中開展“《民法典》走進校園”主題班會活動,通過“普法宣講+現場互動”方式,為師生們送上一堂生動的法治宣傳普法課。
在民法典宣傳過程中,法官從《民法典》制定、重大意義等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同學們分享法律知識,教育引導其更好地遵守法律、保護自己。
“從踏入校園起,民法典便默默守護我們的同學。當遭遇校園欺凌,民法典是維護人格尊嚴,保障人身安全的堅實后盾;購買文具遭遇消費欺詐,民法典又賦予我們依法維權的權利;創作的繪畫、作文,民法典更保護我們的知識產權。學習民法典能幫助同學們樹立規則意識,明晰行為邊界,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活動的最后,法官強調法律是社會運行的基石,民法典則是守護公民一生的“權利宣言書”。在法治社會建設持續推進的當下,讓《民法典》走進校園,不僅是普法教育的重要實踐,更是為同學們的成長筑牢法治屏障,幫助大家扣好人生‘法治第一粒扣子’。”
此次校園民法典宣傳活動,法官們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普法形式。通過生動鮮活的案例,把晦澀的法條轉化為貼近生活的故事,讓同學們輕松理解民法典的核心要義;通過趣味問答讓同學們轉化為主角,讓同學們理解校園生活中的常見糾紛有哪些和如何處理,并在問答中深化對法律知識的記憶。最后,發放普法手冊讓民法典的知識浸潤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法官希望此次普法活動,能在同學們心中生根發芽,讓同學們能樹立法治信仰,培養規則意識。既要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也要明確行為邊界,不觸及法律紅線。讓同學們從身邊小事做起,當遭遇到侵權時說“不”,在與同學們的相處中尊重他人權利,讓法治精神成為校園文明的底色。
同學們則表示,學習民法典不僅是知法更是為了用法,守法。
五月的民法典宣傳月,在青春與法治交匯的沃土之上,是黨徽與法徽的交相輝映,是法治信仰與青春脈搏的同頻共振,這場法制宣傳引領下,彰顯的是昂揚向上的青春力量,是司法為民的法制初心,更是法治精神的薪火相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