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25年第4期發(fā)布了由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制定的《缺血性心肌病血運重建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
血運重建前的評估:制定治療決策前應該對患者血運重建的獲益及風險進行充分評估,具體包括臨床表現(xiàn)、冠狀動脈解剖、心肌活性、風險評分等。
血運重建的獲益、風險及方式選擇:在為患者制定血運重建決策時,應由心臟團隊進行充分評估,以患者為中心進行個體化治療,并結合患者意愿,確定不同血運重建策略的利弊及其替代方法,包括繼續(xù)僅給予指南指導的藥物治療或心臟移植、機械循環(huán)支持等。
血運重建策略選擇:(1)建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優(yōu)化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若外科風險可接受,首選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尤其是多支病變和(或)左主干病變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單支病變(尤其是非前降支)的患者可考慮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3)對于外科手術風險過高,不適合行CABG的患者,應結合PCI的獲益和風險以及介入手術團隊的經驗決定是否行PCI。(4)對于晚期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則應權衡血運重建和晚期心力衰竭治療的利弊。(5)若患者不愿接受CABG,可以評估采用PCI或不進行血運重建,具體由心臟團隊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