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軍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正對個體健康和醫療體系構成巨大的隱形挑戰。SO是肌肉減少與肥胖的共存狀態,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跌倒骨折風險,還與代謝紊亂、認知衰退等健康問題密切相關。然而,目前我國在老年SO的診斷、治療和管理方面仍存在重大空白,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也缺乏針對性治療策略。本文聚焦于剖析老年SO的核心問題,提出預防、精準評估及綜合管理的跨學科、多維度解決方案,以推動科學干預,助力健康老齡化進程。
▋為什么SO會成為健康老齡化進程中的隱形挑戰
隨著衰老進展,身體成分逐漸變化,表現為肌肉減少和脂肪堆積。當肥胖個體伴有較低的肌肉質量時,這種情況被稱為SO。由于其癥狀隱匿、進展緩慢且容易被忽視,SO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1)癥狀隱匿且進展緩慢:SO的發展是漸進的過程,早期癥狀(如輕微的力量下降、活動能力減弱)往往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是正常衰老現象。一些體重水平正常的老年人,在進展為重度肌少癥之前,實際已存在不同程度的SO癥狀,并因此導致肥胖相關的并發癥和死亡率增高。只有當肌肉流失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時(如行走困難、頻繁跌倒),問題才會被注意到,但此時干預效果可能已經大打折扣。
(2)缺乏明顯的疼痛或不適:與關節炎、骨質疏松等疾病不同,SO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疼痛或急性癥狀,因此容易被忽視。老年人可能不會主動向醫生提及力量下降或活動能力減弱的問題。
(3)診斷標準不統一且檢測復雜:目前SO的診斷標準尚未完全統一,不同地區和研究機構可能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精確診斷需要測量肌肉質量、肌肉力量和身體功能,這些檢測通常需要專業設備,在基層醫療機構中普及率較低。缺乏符合中國老年特征的SO診斷標準,無疑會低估其危害程度。
(4)公眾和醫療系統認知不足:許多老年人及其家屬對SO缺乏了解,認為肌肉流失是衰老的必然結果,而非需要干預的健康問題。肥胖悖論或使人群更關注體重而忽視肌肉質量,漠視肌肉流失增加的功能衰退、跌倒和死亡風險。醫療系統更關注急慢性病,而對SO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較低。須知,SO是肥胖與肌少癥相互作用的結果,涉及年齡相關的代謝降低、生活方式(飲食/活動不足)、胰島素抵抗、慢性炎癥及激素紊亂。增齡衰老促使脂肪傾向囤積于肌肉、肝臟和胰腺組織,局部肌間脂肪沉積加劇全身代謝紊亂。長期營養不良可能通過高糖血癥和低蛋白質合成促進SO發展。此外,內臟脂肪釋放的炎性因子加速肌肉分解代謝,形成肌少癥與肥胖的惡性循環。
(5)對生活質量的潛在影響被低估:SO不僅影響身體功能,還會增加跌倒、骨折、住院和失能的風險,進而降低老年人的獨立性和生活質量。這些問題可能被歸因于“衰老”而非SO本身,導致干預措施被延誤?;谥袊】蹬c養老追蹤調查(CHARLS)的全國代表性數據顯示:與體重正常且無肌少癥組相比,SO組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此外,來自華東地區社區數據顯示患有SO的老年女性更容易出現高血糖,而患有SO的老年男性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癥和血脂異常;有研究發現中國西部社區老年居民SO與認知功能障礙發生風險增加顯著相關。SO不僅影響個人健康,還對醫療體系及社會經濟造成負擔:患有SO的老年人因慢性病住院率更高,醫療花費增加。因SO導致的老年人活動能力下降及失能,加劇了社會長期照護負擔。
(6)干預措施的復雜性:肥胖需要減重,而肌少癥需要增加肌肉質量,兩者在營養和運動干預上存在矛盾。SO的預防和治療需要長期堅持,包括營養干預(如增加蛋白質攝入)和運動干預(如抗阻訓練),但這些措施的效果可能不會立竿見影,導致患者和家屬的積極性不足。
▋如何應對健康老齡化進程中的隱形挑戰
(1)提高公眾認知,突破老年人體重管理的社會觀念障礙:增強SO危害的認知是老年人體重管理的關鍵挑戰。中國傳統觀念中,“有錢難買老來胖”被視為健康和富足的象征。然而,肥胖不僅增加慢性病風險,還可能降低健康壽命。因此,公眾健康教育至關重要。老年人群應該認識到“健康壽命”比“單純壽命延長”更重要,其體重管理應強調維持肌肉含量及功能健康,而非僅僅追求體重下降或維持超重狀態。
(2)早期篩查和精準診斷是中國老年肥胖管理的一個突破點:應在老年人群中推廣SO的篩查,尤其是高風險人群。但現有機構對“肌少癥”的定義尚未統一,導致醫學界混淆與研究可比性受限。當前常用指標包括基于雙能X線吸收法(DXA)或生物電阻抗分析評估肌肉質量,基于握力或膝伸展力測試評估肌力,基于步態速度或簡易體能狀況量表(SPPB)評估身體功能,基于體脂率、BMI、腰圍、內臟脂肪評估肥胖狀態。但受年齡、種族和性別影響顯著,如老年人肌肉減少可能導致脂肪相對增多,BMI易造成漏診“體重正常”老年人隱藏的SO癥。為精準評估中國老年人群的肥胖狀態,建議綜合年齡相關身體成分變化、骨骼肌質量和功能、生活方式、胰島素抵抗、慢性炎癥及激素水平、共病情況等因素。提倡使用影像學技術和生物標志物評估肥胖相關并發癥風險,以制定更精準的治療方案。通過多維度篩查有效識患者群體,進而實施個性化干預管理以改善臨床結局。
(3)老年減肥需謹慎,保存肌肉是關鍵:應整合營養學、運動醫學、老年醫學等領域的資源,提供綜合干預方案。營養指導聯合運動干預應更側重于增加特殊老年肥胖人群的肌肉含量而非減輕體重。這種方案在中國老年SO患者類型中更為有效。研究發現,對中國社區老年SO患者進行營養指導聯合運動干預能在降低人體脂肪率的同時增加肌肉率。另一項中國研究證實骨骼肌質量增加和總脂肪量的減少有利于肝臟脂肪變性顯著改善??傊枰髦乜紤]僅實施熱量限制的利弊,并強調營養師全程參與的重要性,嚴格保證受試老人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量和日常運動量。在運動干預方面,推薦SO患者采用抗阻運動或聯合運動,可慎重依據老年人運動與體力活動推薦標準,為老年SO患者制訂個性化運動處方。但中國仍缺乏具有強烈推薦等級的老年運動方案的循證證據,運動過程中需要嚴格監控患者身體狀況,避免出現低血糖、心率過快、Vasalva效應等危險狀況。
(4)政策支持:推動政府和醫療機構將SO納入老年健康管理的重點領域。將老年人肥胖管理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通過健康體檢納入BMI和肌少癥篩查,提升早期管理率。此外,應推動醫療與長期護理結合,發展綜合老年護理體系。設立社區健康管理中心,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識。
(5)加強研究:骨骼肌減少與脂肪增多之間的交互影響涉及炎癥反應、胰島素抵抗、激素紊亂、線粒體功能障礙、運動能力下降和衰老相關機制等多方面因素。這些機制相互交織,形成惡性循環,加劇彼此的發展,并對整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為了打破這一惡性循環,需要進一步研究老年SO與疾病的關系,明確其機制和干預策略。
(6)合理利用新興技術:人工智能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監測或能優化老年人SO的管理策略。
(作者: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內分泌科 趙家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