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魏建軍的人都知道,他骨子里野心勃勃,但又低調務實。他說,因為敢說真話,“現在我快成憤青了”。
他曾公開表示過,“這種無底線的降價,都不盈利。企業不盈利,哪有走得遠的。”“無底線價格戰導致企業虧損、品質下滑、售后體系崩塌”。
他也提出過警示,“已經倒閉的那些品牌,二手車跟廢鐵價一樣。”“汽車這個產業后遺癥,未來還得有六七年的時間。”
作為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多次指出行業的“失衡問題”。但是,在一路狂奔的喧囂里,他的話是“忠言逆耳”的。
輿論也曾勸他“不如安靜造車,好好賣車”。但他覺得,得說,因為他有這個為消費者說話的責任,也得為行業發展承擔起把脈的擔當。
清醒的真話,犀利難聽,卻無一例外終究會在未來的一天成為現實。
當國家明確提出要通過產業調控和行業自律引導“去內卷化”,這個被爭議裹挾也要堅持說真話的人,此前的口苦婆心都一一成為現實。
于是,業內對他評價變為,“人間清醒魏建軍,再次站在行業前面。”
“我要做汽車行業秩序捍衛者”
5月20日,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將從創新驅動、地方約束、產業布局、行業自律四個方面入手,系統整治當前多個重點產業中出現的“內卷式競爭”問題。
這一表態明確釋放出對行業惡性競爭、重復建設、低質擴張等現象的政策糾偏信號。消息一出,很多人想到了魏建軍。魏建軍早已預見行業問題的嚴重性,網友稱其為“預言帝”、“人間清醒”。
魏建軍曾直言,“中國汽車不能靠價格戰前行。”也強調,“企業競爭行為缺乏自律機制,短期行為可能帶來長期后遺癥。”
的確如此。
前幾年,中國汽車因為新能源賽道的開拓一路狂奔,各種競爭“卷”得天翻地覆,價格戰接連不斷,還有車企立下軍令狀,“卷銷量,才有機會活下去”。
為了銷量,各種互相拉踩的營銷話術和手段充斥著消費者視野。明面上,消費者可以便宜買到車,但是看不到的地方,是企業的降低成本、偷工減料,等等。一年多次改款,車型質量過關,又造成車型存活率很短,被市場拋棄,造成巨大的浪費。
價格戰之下,經銷商哀嚎不斷,中小供應商也成“內卷”的犧牲品。當然,覆巢之下無完卵,活不下去的經銷商和供應商,賣不出去的車,又反過來撕扯著車企。
魏建軍口苦婆心地表示,“無底線的降價,都不盈利。企業不盈利,哪有走得遠的。”數據顯示,最近幾年,國內已經有超過20家車企倒閉。
車企倒閉之后,遭殃的又是用戶。就拿倒閉的威馬為例,維修保養成為老大難,很多維修零件依靠二手平臺獲取,官方維修與智能化升級通道早已關閉。
“已經倒閉的那些品牌,二手車跟廢鐵價一樣。”這不是個例。魏建軍看得很痛心,他一再指出,“品牌倒閉,遠比降價更加背刺消費者。”
一片喧囂中,他很擔憂。他擔憂,超出常規的降本,逼得一些廠家偷工減料,甚至造假,最終由消費者買單。他也擔憂,無序的競爭,使得產業的后遺癥,未來將延續六七年的時間。
如今,倒閉的車企,波及數以萬計的用戶。“內卷式”的惡性競爭,也讓行業邁入不斷的虧損和倒閉中,惡性的連鎖反應正在形成,最終將破壞用戶對中國汽車的信任。
價格戰之外,為了奪取用戶心智,智能駕駛也在狂奔中形成過度內卷。魏建軍在面對這一趨勢時,又提出擔憂。
他不反對智能化的發展,因為他帶領之下的長城也在智能技術上不斷研發,但是他堅持,“智能駕駛不應是一個炫技的過程,應當注重實踐,更要保證安全。”
他認為,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不應只是一場“技術秀”,更應該是一場注重實踐、以安全為核心的長久之戰。盲目推進智能化,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無法預知的風險。所以,長城從不把“智能駕駛”當做宣傳噱頭。
一語成讖。
某品牌汽車的事故,引發了行業對于智駕“蒙眼狂奔”的熱議。之后,國家出手整治。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推進會強調:“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魏建軍說過的話,再次被驗證。
為什么備受爭議,魏建軍還堅持說真話?
“我要做汽車行業秩序捍衛者”。他希望自己變身產業觀察者,做一個為行業把脈的人,為用戶負責的造車者。
汽車行業,需要魏建軍
從7月政治局會議到發改委表態,國家已將“內卷式競爭”定為系統整治對象。魏建軍一直所強調的“高質量發展”“遠離惡性競爭”,也成為國家產業戰略的關鍵導向。
可以說,魏建軍做過的預判一步步成為現實。都知道,在產業蒙眼狂奔中,“趨勢判斷比選擇聚焦更困難”。
然而,魏建軍的預判都很準。
在內卷之初,他提醒大家“別卷錯方向”“不該卷的地方別卷”,“過度的價格競爭只會導致惡性循環,讓整個行業失去健康的發展環境。”
他還在產品細節和技術方向上“潑冷水”。比如在隱藏式門把手盛行之時,他指出這類設計存在重量大、密封差、事故場景下解鎖難等安全隱患,他被認為“過于保守”,后來,工信部正式征求修訂《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矛頭正指隱藏式門把手的風險。
諸多清醒客觀的言論,如同“潑冷水”一般,讓魏建軍得到了許多非議,看起來很像是個孤獨的衛道者。
但是,他熱愛這個行業。喧囂之時,他提醒行業,堅持研發推動技術創新,注重品質和技術研發。
國家出手整治過度內卷之后,人們又反過來給魏建軍一個“提前預判者”的標簽,說他是行業方向感最清晰的企業家之一。
他擔當得起。雖然,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把問題攤開的行業老兵。
干了一輩子汽車,無論產業處于艱難期,還是快速擴張期,魏建軍都能一眼看透行業發展的本質,那就是“腳踏實地,潛心打磨產品”。
也就是“以造車初心的不變,應對市場的萬變”。
掌舵長城35年的魏建軍,更愿意做一個技術工程師,堅持“我只管把車做好”。只要不出差,每周四魏建軍都會準時出現在技術中心,參加產品評審會。
他堅信,品質能夠帶來銷量。他提出,長城致力于實現“高質量的市場占有率”的主張,這個主張是長期主義。當同行爭相“內卷KPI”“搶短期市場”,他帶著長城努力“合規,堅守底線,看長遠。”
無論是過去10年,有24個汽車品牌消失,還是發改委揭示內卷導致行業利潤率跌至4.3%的惡性循環……行業的血流成河,都驗證了魏建軍的正確。
他強調,中國汽車行業穩步發展,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剔除產業病癥,否則消費者會困于其中,成為一些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剝奪對象。
都說魏建軍生性耿直,凈說大實話。
魏建軍卻說,“長城汽車要為產業負責,要為國家負責。并不是說長城汽車有多高尚,但我們有要堅持的底線。”他認為,中國汽車行業幾十年辛苦,不該被惡性競爭毀掉。“我們有責任保護好它,應該站出來發聲。”
需要強調的是,魏建軍反對的是無序內卷式的惡性競爭,對于良性的競爭,他是抱著歡迎、學習的態度。“我也向雷軍學習,這個學習并不丟人”。
諸多現象,都在說明,汽車行業需要魏建軍。甚至,需要更多的魏建軍。
隨著國家政策表態從防止升級為綜合整治,從行業自律上升到更高層級的系統性綜合整治,越來越多的企業掌門人也都在表態,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都旗幟鮮明地公開反對價格戰。
從國家到行業,達成了重要共識:卷價值,而不要卷價格。可以說,魏建軍的呼吁,代表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正確方向。
長城能當好一個堅守者?
答案,是能。
原因有兩點。一個是魏建軍造車初心不變,一個是他深刻的洞察力。
此前,焦灼的價格戰之下,長城拒絕低價求量的做法,與市場表現發生了沖突。“要價,還是要量”,成為一個難題。
不過,魏建軍并不困擾。
“重要的是不盲目跟跑。要有戰略定力”。這也是魏建軍能夠說出“哪怕跌落前十,長城也要堅持走正確的路”的底氣,底氣之外他有三個堅持:不打價格戰,專注產品質量、技術創新。
業內疑惑,為什么長城能夠行業過度內卷之下,不隨波逐流,始終堅持自己?因為,真誠必殺技。“無論我在什么角色,唯一不變的是為用戶造好車的初心。”
初心之一,造車態度,不會因為競爭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除了周四雷打不動的內部評審,在長城內部,還有一條準則,“生命第一是長城汽車的底線,也是造車的初衷。”所以,長城汽車在研發、設計、生產等各個環節,都將安全放在首位。
4月18日,魏建軍在央視節目《遇見不一樣》中接受采訪,講述長城汽車“生命第一”安全價值觀,并用一座耗資5億的“亞洲最狠碰撞試驗室”給出強勢回應:真正的科技,是為生命筑起不可逾越的防線。
這座試驗場規模宏大,功能齊全,能夠進行全場景測試,確保每一輛長城汽車都能在極端條件下保持卓越的安全性能。此外,長城還投資建設了覆蓋整車排放、油耗、NVH、空調舒適性測試、整車及零部件耐久性等多個領域的試驗中心。
魏建軍還提出:“安全是設計出來的。”所以,長城汽車在研發階段就充分考慮安全因素,通過優化結構設計、提升材料強度、引入先進技術等方式,從源頭上構建安全壁壘。
安全,貫穿長城的整個研發流程,確保每一款車型都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當行業因虛標參數、造假陷入信任危機時,他堅持直播拆車、公開碰撞測試,重建用戶信任。
初心之二,對技術信仰的堅持,“內功扎實才能無懼風雨”。
技術過度投入是長城的底氣。2018年就推出純電品牌歐拉及專屬純電平臺ME平臺,檸檬混動DHT技術在 2020 年底發布。還建立了電池廠蜂巢能源,攻克了高速疊片工藝,研發出了覆蓋無鈷、三元、磷酸鐵鋰全域化學體系的短刀電池。還有自己的智能駕駛公司毫末智行,建立了國內首個數據智能體系MANA。
可以說,長城“余糧豐富”,4.0T V8發動機,9擋AT、9擋DCT變速器,Hi4-Z、Hi4-T、Coffee OS等等一系列自研技術,讓長城正以“技術過剩”重塑行業認知。正如他所說,“沒有造血能力的企業是走不遠的?。”
那些需要“十年磨一劍”的技術積累,最終會轉化為深厚的護城河。因為,無論時代如何變,長城對高質量發展的追求,是持之以恒的,這是第三個初心。
同時也因為魏建軍冷靜地觀察,所以在宣傳的用詞,長城是謹慎的,比如行業都在宣傳“智駕”的時候,他卻絕口不提這兩個字。
他希望,長城乃至行業,能夠“經得起浮躁,耐得住寂寞”。“維護好產業,這是中國的事兒,不僅是產業的事。我把它拔得高,這是個價值觀的問題。”
時代變化快速,光有初心不夠。如果說,預判危機是魏建軍能夠準確預言的前提,那么變革的魄力,是他預言成真的基石。
2020年,他提問“長城能挺過明年嗎?”,并為轉型,做了三個戰略變革。
第一個,整合。要求長城上下圍繞核心競爭力,進行技術市場化的閉合,長城技術森林生態形成閉環,這也為變革的第二件事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第二個,品類創新。從燃油車SUV戰略聚焦,到哈弗猛龍、二代哈弗H9(參數丨圖片)讓長城重新定義新能源SUV四驅平權、越野平權,以及憑借坦克實現國產車型在高端越野市場的開拓。長城的創新是永不止步的。
第三個,打造個人IP。魏建軍的標簽,已經從“保定車神”變成了“直播老兵”。
“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由于媒體的變化、傳播路徑的變化,把這些創始人也好,還是企業的核心層,推到了互聯網上,直播已經是車企創始人的必修課。”所以,魏建軍放下身段,打造個人IP,還要求長城汽車的所有高管“觸網”。
“故事該怎么講、由誰來講、講給誰”,很重要,甚至成為影響成敗的關鍵因素。于是,魏建軍在思考如何利用自身iP優勢并結合新的傳播形式,將長城汽車的優勢發揮出來。
“企業要想能夠站在前沿,有更好的經營質量,一定是要有先進思想。”從結果來看,魏建軍越來越會玩了,長城也走得越來越穩了。
拒絕天花亂墜的承諾,堅持過度投入研發,把敬畏留給用戶,有人說他是“喧囂中的逆行者”,長城是汽車規則的堅守者和行業發展的推動者。
但是,魏建軍覺得還不夠。在內卷競爭導致的血流成河之下,需要更多的魏建軍,也需要更多的長城。
時代越喧囂,魏建軍越堅定。
但是,秩序的捍衛者并不好當,魏建軍不怕,長城也不怕。他說,假如政府需要,可以把汽車行業搞一遍審計,全審,第一個審長城。
“我們是公開透明的,看看誰有問題,是不是玩真的,審計費長城包了。”他提出的全行業審計,是為了呼吁建立透明化競爭機制以重塑消費者信任。
在他看來,壓力和非議,和行業健康發展、為用戶負責比起來,不值一提。惡性競爭的背后,也是一個嚴峻的事實,“誰在危害中國汽車的健康發展?”
所以,魏建軍必須捅破皇帝的新衣,讓行業回歸良性發展,這是他發聲的目的所在。幸好,在內卷中保持清醒的人,終將被理解。
在市場回歸理性的時候,魏建軍的聲音不僅代表了行業中那些堅持務實、注重長期價值的企業家的立場,更體現了國家對企業社會責任、創新驅動和產品質量至上的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