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英雄城市·文學回響——遼沈作家走進高校"主題活動在遼寧廣告職業學院圖書館會務廳隆重舉行。沈陽市作家協會六名知名作家與學院師生齊聚一堂,通過圖書捐贈、文學講座等形式,共同探討文學在傳承抗戰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遼寧廣告職業學院圖書館館長王小康詳細介紹活動背景和出席嘉賓。遼寧廣告職業學院院長劉鳳娟致歡迎辭,對作家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沈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東來隨后致辭,闡述了本次活動的特殊意義,強調文學在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現場氣氛莊重而熱烈。
活動進入圖書捐贈環節。多位遼沈地區著名作家向遼寧廣告職業學院圖書館捐贈了個人著作及珍貴文獻300余本,為遼寧廣告職業學院師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源。遼寧廣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蘇強為作家們頒發了捐贈證書。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沈陽市作協副主席關捷以“英雄城市?文學回響”為主題,分享了他對英雄精神的深刻理解。他坦言,自己的軍人出身讓他始終堅信,一個民族需要陽剛之氣,文學創作應當與國家命運、人民苦難緊密相連。1993年,面對社會上的浮躁風氣,他歷時一年采訪,創作了《尋找英雄》,書寫了“張嘎”“八女投江”等英雄故事,希望喚醒人們對崇高精神的追求。26年來,他走遍大江南北,持續記錄英雄事跡,從老兵“張嘎”到民族英雄童增,用文字讓歷史變得有溫度。他強調,英雄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精神需要在真實與藝術的平衡中傳遞給后人。
在互動環節,學生們踴躍提問,探討英雄精神的時代意義、創作中的真實與藝術平衡等問題。學生代表提問:“您在采寫英雄人物時,如何平衡真實的歷史記錄和文學的藝術加工?比如‘八女投江’這樣的故事,如何在真實的基礎上讓它更打動人心?”關捷思考后解答:“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歷史真實是根基,藝術表達是讓故事活起來的手段。通常我會用忠于史實、細節還原的手法描述,并建議年輕人從身邊故事入手,關注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跡”。現場氣氛熱烈,思想的碰撞讓英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活動結束后,遼寧廣告職業學院圖書館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向廣大青年學子發出倡議:讓我們以書為媒,以史為鑒,在閱讀中感悟家國情懷,在創作中傳承紅色基因。期待更多青年拿起手中的筆,記錄時代脈搏,書寫屬于新時代的英雄故事,讓文學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精神世界。學院將持續搭建文學交流平臺,為培養具有人文情懷的時代新人而不懈努力。(郭迎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