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江西廬山5月23日電 (巫發陽 袁源)“《雙官誥》《竇娥冤》《羅成降唐》《秦香蓮》,我們在西河劇院接連演了四個晚上,吸引了4000多位觀眾前來觀看。”近日,走進江西廬山市老年大學,西河戲保護發展研究協會會長程月華正在指導戲劇班學員唱西河戲。
圖為程家訓(左)、程月華(中)在廬山市老年大學指導戲劇班學員唱西河戲。巫發陽 攝
“西河戲在廬山市非常受歡迎,光是群眾自發組織的演出,一年就有2000多場。”程月華介紹,每逢修路、婚慶、大壽等喜慶事,當地群眾都會搭臺唱戲,因此,小到3歲的小孩、大到70歲的老人,都能哼唱幾句西河戲。
據了解,西河戲又稱“彈腔戲”,是流行于贛北一帶的傳統戲曲劇種,形成于清代中晚期,劇目多為歷史袍帶戲,大多取材于歷史故事,內容崇尚忠、義、廉、孝,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西河戲演出現場。受訪者供圖
“我的父親程家訓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了唱戲,他甚至辭去了農機管理站的工作。”程月華笑著說,父親對西河戲愛得癡迷,唱了70年戲,雖然已經是耄耋之年,但是仍然會前往鄉鎮社區、老年大學指導村民、戲迷唱戲。
程家訓對西河戲的熱愛和堅守深深地影響了程月華。為了更好地傳承發揚西河戲,2024年,程月華在廬山市文化館開設了“西河戲小小傳承人”興趣班,“我們這個班是公益性的,每周上一次課,主要教孩子們西河戲的身段和唱腔,我父親和師兄也都過來幫忙了。”
圖為程月華(中)在演出西河戲。受訪者供圖
在興趣班的結業儀式上,孩子們穿著戲服,有模有樣地登臺唱戲,引來臺下觀眾陣陣歡呼,“唱戲要從娃娃抓起,孩子們學得很快,有幾個孩子很有天賦,如果能堅持學下去,以后肯定能成角兒。”程月華說。
近年來,為扎實做好西河戲保護傳承工作,廬山市委統戰部聯合廬山市文化館,扎實推進送戲下鄉、送戲進校園、送戲進景區等活動,打好“文化牌”,唱活“經濟戲”,為擦亮廬山“人文圣山”金字招牌賦能添力。(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