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20點46分,年僅9歲的中國圍棋天才業余6段圍棋棋手朱宏鑫跳樓自殺。原因是因為這個孩子“他生前長期因輸棋被父親極端毆打。”
只有9歲的朱宏鑫是中國圍棋界備受矚目的天才少年。2年前,時年7歲的朱宏鑫一戰成名,9戰9勝,拿到了“渾南杯”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幼兒組冠軍。隨后成為福建省圍棋協會參與“爛柯杯”的最小選手,并被破格錄取至杭州智力運動中等專業學校。事發前已是業余六段水平,相當于“考入清華北大”的天賦層級。
然而,圍棋天賦極高的朱宏鑫在家中卻經常被父親毆打。
因為,據說朱宏鑫的爸爸的教育方式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天才。在朱宏鑫爸爸眼里,孩子的優秀是理所應當的,偶爾失利就是欠教訓。所以,一旦朱宏鑫輸掉比賽,就會遭到父親的毆打,而且這種毆打還不分地點和場合。
有自稱棋手家長的網友爆料說,朱宏鑫最近參加了5月的杭州“明仕杯”公開賽,他輸了一局,雖然他依然獲得了兒童C組第一名,但孩子剛下場就遭到父親的一個“窩心腳”,身體瘦弱孩子直接被踹飛了出去。孩子疼得倒在地上爬不起來,但就是這樣,朱宏鑫都不敢吱聲。
而當時有家長試圖勸阻其父親的暴力行為,但竟然也險些被打。最后還是現場保安從這個父親手中救出了那孩子。
除了此次,自稱也是棋手家長的網友爆料,平時經常看到,朱宏鑫身上帶傷,從爆出的照片看,他的手臂上有多處瘀傷。所以,大家就合理懷疑,孩子的父親在比賽現場、眾目睽睽之下,都會因輸了一局棋而毆打朱宏鑫,所以那些瘀傷很有可能也是孩子的父親毆打所造成的。
據同村人爆料,朱宏鑫很小的時候,朱宏鑫的父母就離婚了。原因是朱宏鑫的爸爸長期家暴,把老婆給打跑了,小孩是被強占著不給女方。而這些年,朱宏鑫跟著單身的父親在一起居住。知情人表示,朱宏鑫的父親平時都會將自己的任何負面情緒都發泄在打孩子上。
就在朱宏鑫跳樓前一天,他爸爸還在社交平臺公開批評兒子“打的一塌糊涂”,這種持續的精神和肉體雙重摧殘,最終擊垮了9歲孩童最后的生存意志。
5月19日,朱宏鑫在家中再次遭到父親毆打,隨后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知情人透露,在朱宏鑫跳樓前半個小時,他還在電腦前練習圍棋。
現如今,網絡上,有人傳出消息,稱朱宏鑫的父親已經被警方帶走調查。但具體細節我們還不得而知。
而這件事情,是2025年5月,在短短十多天之內發生的第三起家長毆打孩子致死的事件了。
5月9日晚,溫州一位獨自撫養四個孩子的母親,因女兒“在校犯錯”情緒崩潰,在打罵中致孩子重傷死亡。尸檢報告顯示,女孩身上新舊傷痕交替,長期遭受暴力痕跡明顯。
5月18日晚,有網友發帖稱,青島一名9歲小孩疑似因玩游戲充錢,被其父親毆打了整整3個小時,三個小時后,孩子母親下班回家,孩子才和母親說自己身體不適,母親趕緊把渾身淤青的孩子送往醫院急診。結果,走到醫院大門口,孩子的呼吸心跳就停止了。而急診科醫生第一時間就報了警,也進行了積極搶救,但還是沒能挽救下孩子生命。
而在網上進行搜索我們就會發現,近年來,孩子遭受家庭暴力,甚至因為家暴致死的事件竟然屢屢發生。
那為什么,這些父母對自己孩子會如此的殘暴呢?
其實很多案例已經告訴我們,某些家長愛別的東西是會勝過愛自己的孩子的。
比如,那些因為孩子玩游戲或者在學校犯錯就把孩子毆打致死的家長,他們的暴力其實僅僅就是在泄私憤而已。
因為一些成年人在面對生存壓力的時候,他的恐懼,可能會在某個臨界點轉化為對弱者的暴力。孩子的“犯錯”只不過就是一個導火索而已,真正引爆他的是這些成年人對“生活失控”的原始恐懼:他們怕交不起學費,怕被老師指責,怕成為別人口中的“失敗家長”……
當這種恐懼沖破某個臨界點的時候,那種“我無法應對世界”的焦慮,就會被他們轉化成“我其實還可以傷害比我更弱小的生命”的病態安慰。于是,打孩子就成了他們對恐懼無能狂怒的病態表現。
還有一些生活中極其自卑的人,他們平時可能在工作中被領導辱罵、在酒局上陪著笑臉,但唯獨在孩子面前可以體驗到“絕對權威”的快感。所以,如果當孩子做出某些“挑戰權威”的舉動的時候,就觸碰到他們那脆弱的自尊心,他們會從內心升起一種“連孩子都管不住,我還算什么男人”的應激反應,然后,他們就會選擇用暴力去重建他那種“我很強”的虛假自我意淫,來重新構建自己的心理優越感。
而還有一些家長,只不過把家庭當成了一個封閉的小型皇宮罷了。而因為對權力的迷醉,所以某些暴君就滋生了出來。在這種暴君家長眼中,孩子不是獨立的人,而是“我花錢養大的私有財產”。這種扭曲的權力觀,讓他們將“孩子聽話”等同于“我在掌控一切”。所以,當孩子輸棋、頂嘴、有獨立意志……的時候,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在挑戰他們的“王權”。所以,就像封建社會的君主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會使用酷刑一樣,這些家長就會使用暴力讓孩子產生恐懼,從而維系自己在家庭中唯我獨尊的地位。
于是我們發現,一些家庭的親子關系就像是一盤由家長布下的棋局一般:一些家長們活在自己的虛榮、焦慮、恐懼、自卑當中,用愛的名義,用為你好的名義,虛構了一個理想的孩子,試圖讓孩子活成家長想要的樣子。而他們下這盤棋,目的也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在平庸的生活里尋找一絲慰藉罷了。而孩子,他們只能拼盡全力,扭曲自己,去試圖尋找一些父母最真實的愛的痕跡。
而對于朱宏鑫來講,這個可憐的神童其實出生在了一個他不應該出現的非常糟糕的家庭環境當中。因為,他的父親可能集齊了以上我們講到的自卑、虛榮、暴君家長的所有特質。
從網友扒出的朱宏鑫父親的社交賬號里,我們能看到非常恐怖的畫面:他一面瘋狂地炫耀孩子參加比賽和各類獎項的照片,一面又毫不掩飾自己的殘暴。
他有一個動態是配了一張朱宏鑫嬰兒時期的照片。那個孩子在圍欄里剛剛學會站立的照片底下,他配的文字竟然是:“以后要是不乖,我就揍你。”
而他的其他一些動態中,朱宏鑫得獎后表情呆滯,手臂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大小小的傷痕。而如果朱宏鑫比賽稍微有一點發揮的不是很好,就會被他父親在朋友圈里公開處刑。
所以,朱宏鑫的天賦不是他幸福的鑰匙,而成了他父親婚姻破裂社交平庸的泥潭人生的救命稻草。朱宏鑫父母的心理畫像清晰的令人窒息:朱宏鑫的母親就是被朱宏鑫的父親長期家暴給打跑的。可以說,這種家暴家人的情緒巨嬰在我們這個文明社會其實是毫無價值可言的。但是,朱宏鑫的出現,讓這個平庸了一輩子的人在孩子身上享受到了權力的快感。
而朱宏鑫的父親在享受權力的同時,他的施暴和朱宏鑫的成績意外的讓這個情緒巨嬰的暴力找到了一個他認為合理的借口:你們原先不是不認可我的暴力嗎?看到沒有!我的天才兒子就是我的暴力合理合法的注腳!
所以,孩子只要一輸棋,他就越會使用暴力!因為,他也許是非常需要告訴別人:你們不懂!棍棒底下才能出天才的!棍棒底下才能出好人的!你們都是錯的!你們都誤會了我!我才是對的!
這種極端自戀的病態心理,現實當中在某些家長身上也會表現出來。
一些家長其實是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是自己某個器官的自體延伸,而不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的家長往往生活中會非常的焦慮,甚至自卑,所以他們希望可以通過逼迫孩子來實現自己未竟的抱負,從而借助自己的孩子身體來實現自己的重生。
而這樣的家長,在現實生活當中如果越是自卑,越是好面子,越是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的時候,他越是會病態的去抓緊并試圖控制那棵救命稻草。而眼界狹隘,周圍又充斥著苦難教育的成功學毒素的時候,暴力就成了他們唯一能夠聽得懂的語言。
在這種家長眼中,孩子越是痛苦,自己仿佛就可以離成功更進一步。
不過,對于很多普通家庭來說,他們雖然沒有那么幸運可以擁有一棵救命稻草,但他們深信對孩子施暴,就可以逼出一個奇跡。因為,在他們潛意識當中他們認為施暴是一種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因為他們在童年時期可能也遭受過家庭暴力,所以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家庭模式,暴力只不過就是一種教育孩子的手段。他們通過復制自己曾經遭受過的傷害,來踐行他們的病態認知:痛苦等于成長,恐懼等于敬畏,暴力等于負責任。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有人上前去進行阻攔打斷他們的施暴的話,那么他大概率會得到一句回復:“這是我的孩子,不用你管!”
甚至就像路人說的,自己看不慣想阻止朱宏鑫的父親繼續施暴的時候,自己差點也被打。
而現實當中,某些家長就是會執著的抓住“負責任”這一個點來給自己進行辯解:雖然我不懂教育,雖然我打孩子,但我這不是為了他的未來著想嗎?我的初心是好的啊!你們怎么就不理解呢?
我可以試著去理解。但是,那些活在恐懼中的孩子,他們應該去理解嗎?那些悲劇里的孩子,他們應該去理解嗎?那些在暴力中凋零的生命,他們用鮮血寫下了警告:任何以“未來”之名剝奪孩子“現在”的愛,都是偽善的謀殺。只是,這樣的警告,某些家長理解嗎?
而朱宏鑫,一個9歲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下一秒鐘又會因為什么樣的理由而遭受一頓毒打。他只知道自己已經時時刻刻活在了一種恐懼當中。在這種習得性無助的絕望棋局里,朱宏鑫最終無奈的選擇了從高處縱身躍下,就像一枚被狠狠拍在棋盤上的棋子一般,結束了這場父子間的無解棋局。
本期推薦電影:《狗十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