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次玩真的了。他揚言從6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征收50%關稅,這一狠招遠超此前的10%基礎關稅,甚至高于對中國的30%稅率。這可不是隨口一說,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貿易戰升級。歐盟被推到墻角,全球市場為之震動,一場新的經濟動蕩正在醞釀。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自創的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TruthSocial)截圖
這位美國總統在社交平臺上直言不諱:"與歐盟的談判毫無進展!"他的不滿顯而易見,歐盟提出的分階段降低非敏感商品關稅、能源與AI合作等建議,在他眼中不過是隔靴搔癢。特朗普要徹底重塑貿易格局,并非小打小鬧的妥協。同一天,他還威脅對海外生產的iPhone征收25%關稅,逼迫蘋果將生產線遷回美國。這種雙管齊下的策略,展現了其不惜代價推行"美國優先"的決心。
歐盟方面已經草擬了超過1080億美元的報復性關稅清單,但這種針鋒相對的反制能否奏效?德國外交部長表示關稅對雙方市場都有害,仍在寄希望于談判,但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卻直言歐盟的策略"完全失敗"。歐盟的猶豫不決和妥協姿態,在特朗普眼中就是軟弱的表現。此類判斷并非空穴來風,特朗普已經從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中嘗到甜頭,將關稅從145%降至30%,得來了所謂"建設性"的談判。
市場對這一消息反應劇烈。歐洲股市應聲下跌,德國、法國和意大利股指均跌近3%,歐洲Stoxx 600指數重挫超2%。美國股市也未能幸免,標普500指數下跌1.3%,道指暴跌約500點。德意志銀行股價跌4%,寶馬和汽車制造商跌3.5%,科技巨頭跌2%。這不僅是短期波動,而是市場對貿易戰升級帶來長期經濟損害的深切憂慮。
芝加哥聯儲主席奧斯坦·古爾斯比。
芝加哥聯儲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從10%到50%的關稅躍升是"完全不同的數量級",對供應鏈構成"極大威脅"。這不是危言聳聽。歐盟是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2024年美國從歐盟進口了超過550億美元的商品,其中制藥產品、汽車及零部件占主要份額。50%的關稅意味著以上產品價格可能大幅上漲,美國消費者需為此買單。
歷史已經證明,貿易戰沒有贏家。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是前車之鑒,當時美國大幅提高關稅,引發全球報復,導致美國進出口暴跌67%,加劇了大蕭條。如今的情況有驚人相似之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同樣源于民粹思想和單邊主義,將貿易保護視為拯救國內經濟的靈丹妙藥。然而,這種短視行為可能重蹈覆轍,引發全球貿易鏈斷裂和經濟衰退。
中美貿易戰的教訓仍未遠去。盡管雙方最近將關稅從峰值125%降至10%,但過去幾年的摩擦已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深遠影響。企業被迫重組生產網絡,消費者承擔了更高價格,全球經濟增長受到拖累。如今,特朗普將矛頭對準歐盟,可能引發更廣泛的連鎖反應。
美國財政部長希望高關稅能"點燃歐盟的火",促使其更積極談判,但此強硬策略可能適得其反。歐盟不是小國,其經濟體量與美國相當,完全有能力進行長期抗衡。如果雙方陷入持久對抗,全球經濟必會付出沉重代價。
特朗普
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成本上升和供應鏈重組壓力。科技分析師直言蘋果在美國生產iPhone是"童話故事",因為其在亞洲構建的復雜供應鏈無法短期內遷移。汽車、奢侈品和科技行業將首當其沖,這些領域的歐美企業深度交織,難以切割。
貿易戰的陰影下,全球經濟復蘇之路將更加坎坷。疫情后的通脹壓力尚未完全消退,能源轉型和地緣政治緊張已經給經濟帶來不確定性,關稅戰無疑是雪上加霜。市場信心一旦崩塌,投資萎縮,消費疲軟,經濟衰退的風險將大幅上升。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能否如愿以償?歷史告訴我們,貿易保護主義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歐盟不會坐以待斃,美國內部也將面臨分歧,全球市場必然動蕩。與其相互拆臺,各方不如回到談判桌前,尋求互利共贏之道。畢竟,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已沒有國家能夠獨善其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