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歡 實習生 胡吉財 通訊員 蔡明儀
2e224e6f9c3155e93d077295f989fdf.jpg
圖為郎昭華講述檢察機關護薪又護企故事。劉歡 攝
“檢察官,我姓閔,企業欠我工資,我討了八年一分錢沒拿到,你們能幫幫我嗎?”
5月23日,在湖北省人民檢察院舉行的“‘典’亮生活 守護美好”民法典頒布五周年檢察開放日活動中,黃石市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部主任郎昭華現場講述這起檢察機關護薪又護企的案例。
2012年,老閔等237名農民工所在的一家企業因環保問題停產,128萬余元工資及補償款自此成了“空頭支票”。
法院于2016年裁定強制執行,但因企業“無財產可供執行”,作出終結本次執行的裁定。2020年,老閔向黃石市陽新縣人民檢察院尋求幫助。
“廠子早垮了,賬戶早空了!”面對檢察官的調查,企業負責人老楊態度堅決。
檢察官并未放棄,在廢棄廠房內發現工人正在搬運貨物,通過追蹤貨車線索,查明某倉儲公司長期租賃廠房并向老楊個人賬戶支付年租金30萬元。
“企業有資產卻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已涉嫌違法!”檢察官出示租賃合同、銀行流水等證據后,老楊終于松口同意還款。
和解會上,老楊請求分期付款以維持廠房運營,農民工代表老閔卻擔心“夜長夢多”,堅持要求一次性結清。
“我們不僅要保障農民工權益,也要助力企業生產經營。”郎昭華說。
為有效化解矛盾,陽新縣檢察院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共同參與聽證會。根據代表、委員提出的意見,陽新縣檢察院向法院制發檢察建議,推動恢復案件執行程序,執行款項存入監管賬戶分期發放。
隨著最后一筆50萬元打入監管賬戶,老閔看著到賬短信,激動地說:“我們的工錢終于拿到了!”另一邊,因欠薪被納入“黑名單”的企業,在信用修復后生產經營步入正軌。
為進一步深化執行監督效果,陽新縣檢察院與九部門會簽《關于建立在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保護專項活動中加強協助配合工作機制的意見》,聯合政法部門、行政機關開展專項行動,依法辦理農民工申請監督案件,嚴厲懲治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