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麥收季,農機手兄弟倆從商丘到南陽掙辛苦錢。五月河南麥子黃得早,十五號晚上出發次日到南陽唐河。
高速口放行快沒耽誤工夫,可那邊收割機太多競爭激烈。一畝地收三十五到四十塊錢,有時連油錢都不夠還得干。來回一千多塊高速費擺在那,不做白不做只能咬牙接。
前年遇上爛場雨干了十來天,今年預報有雨但愿不影響。
開著機器一小時能收十畝地,連片好地還能多收些。一天干十四五個小時算不錯,一百多畝就是頂好收成。可路上堵車卸不了糧耽誤事,昨天剛修完兩臺收割機。
兄弟倆配合他開車我看地,家里老人年紀大幫不上。以前還有父親跟著搭把手,現在就哥倆自己咬牙扛。這活兒利潤越來越薄不好干,找幫手算成本不如自家人。
吃飯睡覺都在地里湊合過,有人介紹活偶爾管頓飯。
大部分時候自己隨便對付下,中午基本沒時間能休息。
四十度高溫曬得嗓子直啞,忙起來根本顧不上喝口水。晚上收工后開直播解悶,好多老人看收麥挺解饞。
南陽麥子熟得不齊整難搞,干完得往北去安徽阜陽。原計劃月底走可地沒熟透,機器老出毛病修車費漲。
新機器太貴根本換不起呀,掙的都是風吹日曬辛苦錢。一天忙到晚也就千把塊,有時還不夠來回的路費。干了幾十年這就是活計啊,可年輕人都不愿意接手。
村里農機戶越來越少了喲,好多機器都閑在家里頭。從早五點到晚十點連軸轉,除了修車幾乎沒停過。
飯就吃兩頓帶幾個燒餅啃,睡覺車里鋪墊子湊合一宿。這活兒太累太苦沒人愿干,不知道自己還能干幾年。
鄧州那邊搞機收減損比武,六臺收割機田里頭“過招”。為的是提高機手操作技能,把豐收成果裝進農民糧倉。南陽方城合作社挑燈夜戰,就怕后半夜下雨壞了麥。
農機手說加班加點也要收,確保老百姓麥子歸了倉。鄧州有220萬畝小麥要收,高峰期得五千臺收割機。
當地有“農機醫生”24小時待命,田間地頭搶修保效率。
可咱這散戶機器老問題多,維修隊來了也得等半天。
現在價格低成本卻在漲,這行到底還能堅持多久?“麥熟一晌,虎口奪糧”,這話一點不假就是太累。
天氣預報說后面可能有雨,得抓緊時間往前趕路了。
晚上八九點還在地里忙著,趁著天亮多收一畝是一畝。
都說顆粒歸倉是件大好事,可農機手的苦誰能知道?
這兩年行情一年不如一年,可麥子還得有人收不是?
年輕人不愿干老人干不動,以后麥收該靠誰來扛?
留下的農機手越來越少了,真擔心哪天沒人收麥子。不管怎樣先把這一季干完,后面的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關注天氣號及時了解雨情,搶收時節天氣比啥都重要。
以上內容根據農機手自述整理,具體情況各地可能有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