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5月22日晚,隨著最后一臺收割機駛出麥田,安徽省關屯鄉2025年夏收工作基本完成。在持續一周的“麥客”搶收行動中,137臺農機高效作業,3.3萬畝小麥在大雨來臨前完成85%以上收割,顆粒歸倉的豐收圖景讓群眾喜上眉梢。
“候鳥”農機跨區馳援 科技賦能搶收加速度
5月17日,首批外地農機如“候鳥歸巢”般抵達關屯鄉,正式拉開跨區作業序幕。一周內,87臺外地農機與本地50臺農機形成合力,編織成覆蓋全鄉的“金色收割網”。據統計,外地農機占比超六成,成為夏收主力軍。通過精準調度與高效協作,關屯鄉小麥收割效率較往年提升30%,成功趕在5月22日強降雨前完成搶收,避免因陰雨天氣導致的減產風險。
三方共贏顯成效 干群同心筑和美
此次跨區作業不僅保障了糧食安全,更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機手獲利、政府贏民心”的三方共贏。
農民得實惠。雨前收割的小麥色澤金黃、品質上乘,市場收購價較雨后每斤高出0.15元,全鄉增收超百萬元。關屯鄉董郢村村民高順老大爺激動地說:“多虧了外地農機手,今年麥子賣上了好價錢!”
農機手獲保障。鄉政府設立“農機服務驛站”,提供免費食宿、維修支持及安全培訓,確保農機手安心作業。來自淮北的農機手魏超剛師傅豎起大拇指:“吃住不愁、服務貼心,收入有保障,明年還來!”
政府贏民心。通過貼心服務,鄉政府與群眾聯系更加緊密。村民自發為農機手送茶、送飯,干群關系在豐收喜悅中持續升溫。
科學統籌顯擔當 鄉村振興譜新篇
關屯鄉黨委書記周新海高度評價此次夏收工作:“我們以‘服務前置’理念保障跨區作業,既守住了糧食安全底線,又探索出干群共建的新模式。”下一步,鄉政府計劃建立農機跨區作業長效機制,通過網格化管理優化調度、完善基礎設施,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能。
目前,關屯鄉剩余小麥正加緊收尾,夏種工作已同步啟動。這片沃野上,豐收的喜悅與干群齊心的力量,正繪就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許傳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