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有多愛吃枇杷,北方人真的不懂,它的營養價值與用途被忽視了
“五月江南碧蒼蒼,蠶老枇杷黃”枇杷秋天孕育,冬天開花,春天掛果,夏初采摘,一年的風霜雨露它都沾了個遍,所以自古便有“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的美譽。
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的肉比較粗糙,但正是這種粗糙,令她更接地氣更加本土。
以前鄰居家就有一顆大大的枇杷樹,結果的時候金黃的枇杷就掛滿了枝頭,為了防止小孩爬上去還要在枝干上綁上荊棘。當然我也得吃,不過有點酸,所以我對枇杷的印象就是酸的,以至于不怎么喜歡吃,而且特別麻煩,還要耐心剝皮,所以很少吃這個。
淮河以北地區基本上種不了,枇杷適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較高溫度,年平均溫度12~15℃,冬季不低于-5℃,花期及幼果期不低于0℃為宜,其主要產區年平均雨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但春季雨水過多,易使枝條徒長,故在多雨地區要適宜在排水良好的緩坡山地生長。
剛回到老家,很多年沒能在吃枇杷的季節回去。今天吃了幾顆嫁接之后的那種個大的枇杷。感覺沒有小時候遲到的那種熟透的土枇杷的味道。
品相不太好,吃起來發酸的枇杷也有利用價值。將枇杷洗凈,去皮,去核,用攪拌機打碎,放入小鍋中熬煮,加適量冰糖,不加水!開始開大火熬開后,改小火,慢熬半小時左右。其間要不停攪動,一是防止粘鍋,二是為了受熱均勻。待冰糖化盡,水份也差不多熬沒了,便可趁熱裝入密封玻璃瓶里。這成品便是枇杷醬!用來夾饅頭,或抹面包片吃,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