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突降——大血管腦梗死
三月里尋常的一天,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神經內科翟羽佳醫生突然接到從腎內科轉來的一位老年患者——王大爺(化名)原本因腎病綜合征在腎內科住院治療,眼看身體一天天康復,就在準備出院之際,突然的腦卒中打亂了老人所有的診療計劃。
“CT報告出來后,我第一時間跑過去檢查患者的情況,說實話老爺子那個時候狀態很差,”翟醫生回憶起剛剛接診時王大爺的情況:“基本上處于昏睡的狀態,意識不清;完全性失語,一句話都說不了;右側肢體完全性癱瘓,從肢體肌力分級標準來看,已經達到了0級,肌肉完全無收縮,關節無運動。”
臨床醫學上常用Lovett肌力分級標準(0-5級)來評估患者的運動機能與神經功能狀態,廣泛應用于神經系統疾病、骨科術后康復、運動醫學等領域。0級為最嚴重狀態,大部分高齡腦卒中患者在腦梗初發時會進入該狀態。
Lovett肌力分級標準
0級(無收縮)
肢體完全無收縮,關節無活動,比如完全癱瘓性肢體。
1級(輕微收縮)
肌肉可以輕微收縮,但不能帶動關節活動。
2級(水平運動)
肌肉收縮可帶動關節在水平面運動,但不能對抗重力。比如仰臥位時,患者下肢可平行于床面滑動,但無法抬離床面。
3級(抗重力運動)
肌肉收縮可對抗重力完成全范圍關節活動,但不能抗阻力。比如坐位時,患者可抬起大腿至水平位置,但無法對抗檢查者施加的向下壓力。
4級(抗部分阻力)
肌肉可對抗輕度阻力完成動作,但力量弱于正常人群。
5級(正常肌力)
肌肉收縮正常,可完全抵抗阻力完成動作。
緊急救治——急性腦梗死機械取栓
全腦血管造影術(DSA)檢查顯示,王大爺腦部主干血管雖然仍處于通暢狀態,但是較遠端的一個重要分支被血栓堵住了。翟羽佳醫生所在的專業團隊從多個角度詳細觀察造影,終于確定患者左側大腦中動脈下干被血栓堵塞,緊急溶栓后,又立刻開展急性腦梗死機械取栓。
當死神以分秒為刃,在生命的版圖上瘋狂切割時,一場無聲的戰役已悄然打響。腦卒中緊急救治非常考驗醫療團隊的急診反應速度,診療流程中的每一環(包括病情評估、卒中類型的鑒別、溶栓取栓、血管再通等等)都至關重要。
在黃金4.5小時的最佳窗口期,翟羽佳醫生完成了機械取栓。王大爺術后狀態穩定,癥狀迅速緩解,到了下午,短短幾個小時后,就已經實現意識復蘇。第二天早上查房時,王大爺已經可以用簡單的語言和醫生交流,右側肢體也可以自主上抬。
擇期支架——保障全周期血管暢通
經過緊急溶栓、取栓,王大爺術后一周恢復狀態良好,肢體肌力等級從一開始的0級(完全性癱瘓)轉變為4級,已經能夠自主活動。語言功能方面基本無影響,能夠和醫生、家人順暢溝通。
在后續的CT影像檢查中,翟醫生發現老人腦部仍存在兩處血管狹窄,其中一根還是對特定疾病或癥狀的產生和發展起關鍵作用的責任血管。翟醫生表示:“血管狹窄對老年患者來說,就相當于埋藏在血管中的‘定時炸彈’。不炸,是長期的安全隱患;一旦炸了,就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有時甚至危及生命。”
經過更加深入的醫患溝通以及家屬的積極配合,翟醫生為王大爺安排了擇期支架植入手術,更長久、全周期式的完成腦梗診療,不僅快速緩解卒中癥狀,也從全方位、多角度降低了患者再次發生卒中的風險。
當熱愛灌注崗位,當情懷釀化生活,“醫生”終將從一種社會職業走向更具道德感的終點。在眾聲喧嘩、萬象突變的后現代社會,一面錦旗,一份感謝,一生堅守,一世熱忱,也許是醫務人員交出的最好答卷。
監制:榮良群
總編:王云清
編審:李長鑫
編輯:李尉寧
來源:神經內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