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今年杏產量高,每棵樹不低于200斤,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果子是通過游客來采摘的方式銷售的。”77歲的杏農馬計光管理著2畝多杏園里的100多棵杏樹,去年僅賣杏一項收入就超過了2萬元,“今年老天‘架勢’,果子大而甜產量又高,收入估計能翻不少。”
馬計光是徐州銅山馬集村“因杏而富”的杏農之一。馬集村杏樹種植面積超過2000畝,年產杏約50萬斤左右,僅杏果銷售一項可帶動村民增收2至3萬元。為促進杏產業的健康發展,馬集村因地制宜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整合分散的果農資源,打造統一的“馬集金杏”品牌,引導村民通過品牌化、數字化和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實現了金杏產業從傳統種植到全產業鏈升級的轉型。
“馬集村的杏外觀色澤金黃,個頭大,口感好,被稱為‘金杏’,我們每年都會帶著孩子全家一起來采摘。”來自安徽靈璧縣的武志剛稱自己一家是馬集村的常客,“開車一個小時左右就到了,很方便,在這里不僅能吃到酸甜可口的金杏,還能享受這里的山水田園風光,大人孩子都喜歡。”據了解,每年的5月至6月是馬集金杏的成熟季節,這期間馬集村接待的游客人數,高峰時超過15萬人。
馬集村黨支部書記盧傳龍介紹,馬集村以杏為媒,不僅打造了包括杏花節與采摘節等在內的多個農旅項目,并以此帶動起了包括餐飲、民宿等二次消費,馬集村因此而被游客稱為徐州的“十里杏花村”。“馬集金杏”在做好線下銷售的同時,也通過線上平臺進行推廣,還引入了果脯深加工企業,擴大杏農增收渠道。“馬集金杏”作為當地村民實現“杏”福生活的重要載體,在發展中不斷得到延伸。(朱虹宇 李晨 高晨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