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9日,埃及一架軍用飛機因技術故障墜毀,兩名飛行員遇難。一開始傳出“教練機失事”的說法,大家自然想到了K-8。畢竟埃及從90年代開始,先后采購、組裝了120架K-8作為主力教練機,平均機齡都20年了,結構簡單的教練機到這歲數確實容易出問題。可詭異的是,都好幾天過去了,歐洲媒體愣是沒曝出失事機型,這就不對勁了。要知道之前K-8出事時,埃及和歐洲媒體那可是大張旗鼓地報道。再加上埃及軍方透露,這次遇難的飛行員是少校和上尉軍銜,這就更讓人懷疑了——中級教練機哪會讓兩位資深飛行員來操作?
排除了K-8,那就只剩下米格-29M2、F-16B/D和“陣風DM”這三款雙座戰斗機了。從模糊影像里的垂尾結構來看,米格-29M2的可能性很低,而且要是它出事,歐洲媒體早該炸開鍋了,所以基本能排除。F-16B/D呢,雖然不能完全排除,但美國連韓國摔三架F-16都沒藏著掖著,不至于在埃及這兒突然愛惜羽毛。這么一對比,“陣風DM”的嫌疑可就太大了。
首先,墜機地點在蘇伊士運河附近,而“陣風”從服役起就一直駐扎在運河沿岸。其次,也就只有法國的“陣風”,能讓地中海對岸的歐洲媒體集體當啞巴。最關鍵的是,六年前埃及“陣風”墜毀的情況和這次簡直一模一樣。2019年1月2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埃及的時候,埃及一架單座“陣風”失事墜毀,原本談得好好的“增購12架‘陣風’”的事兒就這么黃了。事后各方拼命封鎖消息,直到兩年后埃及采購第二批“陣風”時才確認——那次埃及買了31架,多出來的那一架就是為了補上之前墜毀的損失。
再回頭看看埃及采購“陣風”的操作,那可真是處處透著不尋常。2015年2月,埃及剛空襲完利比亞極端組織,還打算擴建蘇伊士運河,就在這節骨眼上,花26億歐元買了24架“陣風”,成了“陣風”的第一個海外用戶。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這24架里有16架是雙座DM版本,還配套買了50枚“風暴陰影”和500發制導炸彈。而且埃及催得急,法國空軍甚至把自己用的3架雙座“陣風”簡單改了改就交付了,從簽約到首批交付只用了6個月,這速度堪稱奇跡。
從技術層面看,埃及沒對“陣風”進行針對性修改,卻以超高比例采購雙座型號,明擺著是把它當成對地/海打擊平臺,而不是用來制空的。第二批31架“陣風”訂單里雖然有19架單座型號,算是開始重視空戰能力了,但12架雙座型號的比例還是高得離譜。今年4月,法國剛向埃及交付了第二批訂單里的首批兩架“陣風”,還都是雙座DM版本。要是這新機剛到手就因為機械故障墜毀,還搭上兩名飛行員的性命,對于已經在南亞吃了敗仗的“陣風”來說,那可真是雪上加霜,達索公司估計得哭暈在廁所。
埃及對“陣風”的態度一直挺微妙,再加上這次事故還籠罩在迷霧中,這無疑讓殲-10CE出口埃及、承擔核心制空任務的可能性又增加了幾分。從南亞空戰的結果來看,埃及空軍從蘇-35SE到“陣風”,再到可能的殲-10CE,這一路可真是坎坷。不過話說回來,埃及要是真能引進殲-10CE,那可算是找對了方向。畢竟在如今的國際軍貿市場上,性能靠譜、價格實惠的戰機可不多見,殲-10CE說不定就能成為埃及空軍的救星。至于這次墜毀的戰機到底是不是“陣風”,咱們就等著后續的調查結果吧。但不管怎樣,這事兒對“陣風”的打擊肯定不小,而殲-10CE的出口之路,似乎越來越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