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上空的一聲巨響,或成法國軍售的"滑鐵盧"當地時間5月19日,埃及蘇伊士運河附近一架軍用戰機墜毀,兩名高階飛行員殉職。這場起初被輕描淡寫為"教練機事故"的災難,隨著細節浮出水面,正演變為對法國"陣風"戰機的致命拷問——若最終確認失事機型為雙座版"陣風DM",這將是該機型6年內第二次在埃及折翼,且恰逢法國剛交付新機之際,恐徹底擊碎其"零事故"的營銷神話。
迷霧中的垂尾:為何歐洲集體噤聲?與以往K-8教練機墜毀時西方媒體大肆報道不同,此次事故罕見遭遇信息封鎖。軍事分析師指出,墜毀戰機垂尾輪廓與"陣風DM"高度吻合,而埃及空軍異常的雙座機配置(首批24架中16架為雙座)暴露其真實用途——法國可能通過捆綁"風暴陰影"導彈等對地武器,將"陣風"包裝成多功能平臺,卻掩蓋了空戰性能短板。更諷刺的是,2019年首架"陣風"墜毀時,法埃兩國同樣默契掩蓋,直至兩年后增購訂單才被迫承認損失。
剛下生產線就上訃告?法式交付陷信任危機今年4月,法國剛向埃及交付第二批訂單中的兩架全新雙座"陣風DM"。若此次墜機確認為新機,將引發對法國軍工品控的連鎖質疑:從印度"陣風"被曝雷達缺陷,到希臘抱怨維護成本超標,再到埃及頻發事故,達索公司精心打造的"高端戰機"形象正被現實撕破。
殲-10CE的東風:埃及空軍的"理性選擇"埃及空軍近年裝備路線堪稱"全球踩坑史":俄制蘇-35因制裁交付停滯,法制"陣風"可靠性存疑,美制F-16又受政治條款束縛。相比之下,中國殲-10CE憑借巴基斯坦空戰驗證的優異制空能力、無附加條件的交付保障,以及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正成為中東國家擺脫西方武器桎梏的最優解。軍事專家指出,埃及若轉向殲-10CE組建空戰核心,將形成"中式制空+法式對地"的務實組合,或重塑北非防空格局。
這場尚未公開定性的墜機事件,恰似法國軍貿困局的縮影——當政治推銷掩蓋性能缺陷,當緊急交付替代嚴格測試,"陣風"的金字招牌還能撐多久?而對于正在全球軍貿市場突飛猛進的中國航空工業,埃及的天空或許正是下一個戰略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