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個不太平的年份,南亞的局勢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變得格外緊張。巴基斯坦靠著和中國幾十年的鐵桿關(guān)系,在那場沖突里用上了不少中國造的先進裝備,尤其是殲-10C戰(zhàn)斗機,表現(xiàn)得挺搶眼。這事兒不僅讓巴基斯坦在戰(zhàn)場上有了底氣,也讓周邊國家開始重新盤算自己的軍事家底。
孟加拉國,作為印度旁邊的另一個鄰居,自然也坐不住了。不久后,孟加拉國跟中國簽了個價值10億美元的大單,買了一整套軍備,包括HQ-17AE防空導彈、JSG-400雷達和FK-3導彈。可讓人納悶的是,這份清單里壓根兒沒見到殲-10C的影子。巴鐵都靠這玩意兒打出了名堂,孟加拉國為啥不跟著買呢?
先說說那場2025年的印巴沖突。事情的起因就不細說了,反正兩邊都憋著一口氣,動起手來一點不含糊。巴基斯坦這邊,靠著中國提供的裝備,尤其是殲-10C戰(zhàn)斗機,硬是跟印度的陣容掰了掰手腕。殲-10C是個啥水平呢?簡單講,這是一款四代半的戰(zhàn)斗機,機動性強,雷達和航電系統(tǒng)先進,能掛載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在空戰(zhàn)和對地攻擊上都挺能打。巴基斯坦用它干了不少漂亮仗,比如說快速壓制對方空中力量,還能精準打擊地面目標。這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軍工的實力,也讓巴基斯坦這個“巴鐵”在南亞的地位更穩(wěn)了。
沖突一結(jié)束,周邊國家就有點兒坐不住了。孟加拉國跟印度接壤,邊界線長得嚇人,過去也沒少因為領(lǐng)土和難民問題跟印度鬧別扭。這幾年,印度在東部地區(qū)部署了法制“陣風”戰(zhàn)斗機,號稱是南亞最先進的戰(zhàn)機之一,孟加拉國這邊自然覺得壓力山大。加上巴基斯坦用中國裝備打了勝仗,孟加拉國心里一合計:咱也得搞點硬家伙,不能老讓人捏著軟柿子。于是,他們找上了中國,簽下了這筆10億美元的大單。
這筆采購具體都有啥呢?咱們一條條捋捋。
這玩意兒是個短程防空導彈系統(tǒng),射程大概15公里,能打飛機、直升機、無人機之類的東西。它的優(yōu)點是機動性好,部署快,適合保護重要目標,比如軍事基地或者城市關(guān)鍵設(shè)施。說白了,就是個近距離的“保鏢”,反應快,能在敵人靠近前把威脅干掉。
這款雷達是個遠程預警的“大眼睛”,屬于S波段,探測距離號稱超過400公里,能同時跟蹤一大堆目標,連隱身飛機都跑不掉。它就像是給防空系統(tǒng)裝了個超級望遠鏡,能提前發(fā)現(xiàn)來犯的敵人,給后面的導彈指路。
這個是中程防空導彈,射程能到100公里,能對付飛機、巡航導彈這些空中威脅。跟HQ-17AE比,它覆蓋范圍更大,屬于防空網(wǎng)里的“中堅力量”,可以守住一片區(qū)域。
這三樣東西湊一塊兒,基本上就是一套完整的防空體系。從發(fā)現(xiàn)目標到攔截,層次分明,覆蓋了近中遠距離。要說目標是啥,那肯定是針對空中威脅,尤其是來自印度的潛在壓力。這套裝備弄好了,孟加拉國的天空起碼不會那么容易被人隨便闖。
但問題來了,這單子里全是防空裝備,沒見戰(zhàn)斗機的影子,尤其是殲-10C。巴基斯坦用這家伙在戰(zhàn)場上揚名立萬,孟加拉國為啥不跟著買兩架呢?這里頭的講究可不少。
要搞明白孟加拉國為啥沒選殲-10C,咱們得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一步步分析。
孟加拉國這回采購的核心思路很明確:守住自己的天。HQ-17AE、JSG-400和FK-3全是防空裝備,目標就是應對空中威脅,尤其是印度的“陣風”之類的高端戰(zhàn)機。他們的想法是先把防御體系建扎實,保住命根子再說。殲-10C呢,雖然也能打防空,但它更擅長進攻,比如空戰(zhàn)壓制或者對地打擊。這東西要是買了,等于孟加拉國有了主動出擊的能力。可問題是,他們真敢出擊嗎?印度就在旁邊盯著,買這種進攻性武器容易被當成挑釁,反而給自己找麻煩。所以,孟加拉國選擇了低調(diào)防守,不想給自己樹敵。
殲-10C可不是便宜貨。一架殲-10C加上導彈、培訓這些配套,價格在7000萬到9000萬美元之間。孟加拉國想買個像樣的戰(zhàn)斗機編隊,少說也得12架吧,這就得花8億到10億美元,差不多把這回采購的預算全吃光了。可你看看,他們10億美元買了三樣裝備,覆蓋了雷達和導彈,性價比多高。孟加拉國一年軍費也就50億美元左右,買殲-10C這種高端貨,等于把家底掏空,后續(xù)維護還得接著燒錢,實在劃不來。
孟加拉國不是沒用過中國裝備,他們有MBT-2000、FM-90防空系統(tǒng),這些東西跟這次買的導彈、雷達在后勤上有共通之處,維護起來相對省心。可殲-10C不一樣,這是個高精尖的戰(zhàn)斗機,要專門的維修基地、零件供應,還得培訓一大堆地勤人員。孟加拉國現(xiàn)在壓根兒沒這套體系,要從頭建起來,成本高不說,還得花好幾年時間。相比之下,導彈和雷達用起來簡單多了,現(xiàn)有人員稍加培訓就能上手,省事又高效。
孟加拉國空軍的飛行員現(xiàn)在飛的主要是老型號,比如米格-29和殲-7。這些飛機雖然不新,但操作簡單,飛行員都熟門熟路。殲-10C是四代半的家伙,航電系統(tǒng)復雜,飛行模式多,飛起來跟玩電子游戲似的,對飛行員要求特別高。孟加拉國要是買了,得從頭培訓一批人,少說也得兩三年才能上天打仗。這段時間飛機只能放著吃灰,等于花了大錢買了個擺設(shè)。與其這樣,還不如買現(xiàn)成的防空系統(tǒng),立馬就能用。
孟加拉國跟印度的關(guān)系一直挺微妙。兩國歷史上有過恩怨,現(xiàn)在雖然表面上還算和平,但印度畢竟是個區(qū)域大國,軍事實力甩孟加拉國幾條街。買殲-10C這種進攻性武器,印度肯定不樂意,可能會覺得孟加拉國在“搞事情”,到時候外交上施壓,甚至軍事上搞點小動作,那就得不償失了。相比之下,防空系統(tǒng)屬于“自家防賊”,印度再不爽也沒啥理由跳出來說三道四。孟加拉國這步棋走得小心翼翼,就是不想給自己惹麻煩。
有意思的是,雖然沒買殲-10C,但孟加拉國好像對另一款戰(zhàn)機挺感興趣——JF-17。這款飛機是中巴聯(lián)合搞出來的,輕型多用途戰(zhàn)斗機,價格比殲-10C低得多,大概3000萬到4000萬美元一架。性能上,它也能打空戰(zhàn)和地面目標,雖然比不上殲-10C那么高端,但在孟加拉國這種需求下完全夠用。更重要的是,JF-17維護簡單,跟孟加拉國現(xiàn)有裝備的體系更搭,飛行員上手也快。
巴基斯坦在2025年沖突里也用了JF-17,表現(xiàn)不差,孟加拉國要是買這個,還能直接找巴鐵取經(jīng),培訓和后勤都能省不少心。聽說孟加拉國之前就考察過JF-17,這次沒買殲-10C,說不定就是在為JF-17鋪路。畢竟,對他們來說,性價比才是王道。
孟加拉國這回的采購,不光是買裝備那么簡單,還反映了他們對地區(qū)局勢的判斷。南亞這地方,印度一家獨大,周邊國家都得想辦法自保。孟加拉國選了防空體系,既能應對威脅,又不至于把局勢搞得太僵,算是個務(wù)實的辦法。這種思路其實挺常見的,很多小國在軍購時都傾向于“守大于攻”,用有限的錢干最有用的事。
對中孟關(guān)系來說,這單生意也加了點分。中國這些年軍工出口做得風生水起,價格實惠,性能也不賴,越來越受發(fā)展中國家歡迎。孟加拉國買了這套裝備,等于又給中國軍工打了個廣告。以后要是再合作,比如技術(shù)轉(zhuǎn)讓或者本地組裝,對雙方都有利。
地區(qū)安全上,孟加拉國有了這套防空網(wǎng),起碼不會輕易被人欺負。這對南亞的平衡多少有點好處,至少讓印度不能太肆無忌憚。當然,印度那邊肯定也在盯著,未來會不會加碼軍備,那就得看局勢怎么走了。
總的來說,孟加拉國這回花10億美元買了中國裝備,卻沒選殲-10C,不是因為這飛機不好,而是因為它不適合現(xiàn)在的孟加拉國。戰(zhàn)略上,他們想守住家門;錢包上,他們得精打細算;操作上,他們不想給自己找麻煩。殲-10C雖然厲害,但對孟加拉國來說有點“高射炮打蚊子”的意思,不如老老實實弄套防空系統(tǒng)來得實在。
未來呢,孟加拉國可能會考慮JF-17這種更接地氣的選擇,慢慢把空軍也升級一下。但眼下,這套防空裝備已經(jīng)夠他們用一陣子了。南亞這塊地兒,風云變幻,誰也不知道明天會咋樣。孟加拉國能在這時候冷靜盤算,選個最適合自己的路子,挺不容易的。說到底,軍購這事兒,不是買最貴的,而是買最對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