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情形不能總以偶發來解釋,背后是無數次的不負責任、無數次的熟視無睹促成的
5月24日,余姚市聯合調查組發布的通報顯示:23日中午,接學生家長反映“姚北實驗學校食堂絞肉機內有蛆蟲”的情況。當日,姚北實驗學校教育集團崇文校區(小學部)家長陪餐時,家長進入食堂后廚發現一絞肉機內有蛆蟲。經初步調查,家長反映絞肉機內有蛆蟲的情況屬實。將依法依規開展全面調查,對違反校園食品安全的行為和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學校食堂的衛生狀況墮落如斯,讓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感到憤怒。
雖然通報解釋,此種情形系該絞肉機在上次使用后未按要求及時規范清洗導致,然而,從絞肉機殘存的肉敗壞到生蛆,不是短時間可以形成的。可想而知,這中間的延宕、漠視、無畏,到了何種程度。如果這是食堂人員自家用的,會忘記清洗嗎?
假如在生蛆之前就直接操作絞肉機,有些問題是不是就被遮掩了?大家看到的場景豈不是“正常化”了?
這一事件讓人想起去年10月發生的一起學校食堂臭肉事件。當時,涉事企業沒有從事餐飲服務的資質,卻能獲得承包食堂的資格,簡直有“魔幻現實主義小說”既視感。
近年來,多地學校發生令人惡心的食品安全事件。令人不解、不安的是,不少事件都是家長先發現問題、曝光問題之后,才引起各方關注。
食品安全靠家長?家長當然有義務參與校園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發揮監督作用,但是如果只有家長這一環“啟動”,其他環節“脫節”,那么這一治理體系是不可能高效運轉的,甚至會出現局部“停轉”的情況。顯然,把拒絕腐敗食物流入學生碗盤的希望寄托到家長身上,是不合理的。然而事實很骨感,在多起同類事件中,“最大發現”恰恰是家長的眼睛完成的,無論是食堂人員還是校方管理者,都“看不見”扎眼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校方往往以偶發性、低概率來解釋事件的發生。這種意識值得檢討。“臭肉”“活蛆”作為一種極端情形,背后是多重問題的被無視。換言之,這種極端情形是無數次的不負責任、無數次的熟視無睹促成的。實際上,在人們看到極端情況發生之前,就已經“洪水滔天”了。校園食品安全容不下任何一條蛆蟲。
對此,不僅要從技術層面“亡羊補牢”——例如盡快實行后廚透明化、可視化,嚴格落實校長陪餐制,更要從治理的高度反思問題,全面調查、全面整改,徹底消除滋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土壤,還孩子們一個安全的餐飲環境。
活蛆事件有無更多“內幕”,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說明。對于此類事件,唯有依據線索追查到底,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才能回應好社會關切。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白駒
編輯 尹曙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