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馬雪平
5月23日,德州市衛生健康委舉行【魯醫健康說】之“遠離疾病 健康生活”系列健康知識發布會,介紹夏季心血管疾病防治、心理健康調節、呼吸道疾病防控、孕婦應對高溫高濕環境、胃腸道疾病防治的健康知識,提高群眾健康意識,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
發布人
孫 皓
齊魯醫院德州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賈 妍
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五科主任
林麗
德州市中醫院肺病科副主任
李發強
德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與環境衛生監測科科長、副主任醫師
王桂杰
德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
丁青春
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
德州日報記者:夏季氣溫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增加,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預防和應對心血管疾病呢?
齊魯醫院德州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孫皓:
夏季高溫環境會增加心血管系統負擔,我們通過生活方式調整、指標管理和防暑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和應對心血管疾病。
一、調整好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遵循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原則,夏季人們往往食欲下降,但仍要保證營養均衡;增加蔬果攝入,如富含鉀的香蕉、菠菜等,有助于維持正常血壓。減少高鹽食物,如腌制品,因為高鹽會導致血壓升高;控制油脂攝入,避免油炸食品,可選擇橄欖油、魚油等優質脂肪來源,它們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益。規律作息,夏季晝長夜短,要保證充足睡眠,每晚盡量睡夠7 - 8小時,中午可適當午睡30分鐘至1小時,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避免熬夜,熬夜會打亂生物鐘,影響心血管的正常節律。適度運動,選擇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段運動,避開高溫時段,可進行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運動能增強心肌功能,改善血管彈性,但要注意循序漸進,避免過度運動導致心臟負擔過重。運動前后要補充足夠水分。
二、管理好血壓、血脂、血糖。夏季氣溫升高,血管擴張,血壓可能會有所下降,但不能因此放松警惕,高血壓患者仍需規律服用降壓藥,不可隨意增減藥量,定期測量血壓,一般每天早晚各測一次,根據血壓情況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用藥方案。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應定期復查血脂,若血脂水平不達標,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必要時遵醫囑服用他汀類等降脂藥物。高溫可能影響血糖波動,糖尿病患者夏季更要注意血糖監測,合理安排飲食,定時定量進餐,按照醫囑使用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不可隨意停藥或調整劑量,防止血糖過高或過低對心血管造成損害。
三、預防好防暑降溫與水分補充。盡量避免在高溫、高濕環境中長時間停留,外出時做好防護,如戴遮陽帽、打遮陽傘、涂抹防曬霜等,室內可使用空調、風扇等調節溫度,但要注意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一般控制在5 - 7℃,避免驟冷驟熱刺激血管。夏季出汗多,人體水分流失快,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要主動、適量飲水,每天至少飲用1500 - 2000毫升水,可分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也可適當飲用淡鹽水補充電解質,但有高血壓等疾病的人群需謹慎。
總之,通過綜合的生活方式調整、指標管理和防暑措施,能有效降低夏季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保障心血管健康。
大眾日報記者:夏季高溫異常天氣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調節方法有哪些?
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五科主任賈妍:
進入夏季,天氣逐漸炎熱,人們往往容易感到心火旺盛,產生急躁、倦怠等不良情緒。因此,對于炎炎夏日,不僅要警惕身體中暑,還需要謹防“情緒中暑”。
一、夏日炎熱對心理健康的常見影響。一是焦慮抑郁。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機制受到挑戰,特別是下丘腦,它是情緒調節的關鍵區域,高溫會干擾神經遞質的正常分泌,如血清素和多巴胺,這些化學物質的失衡與多種精神疾病相關,比如常見的焦慮、抑郁情緒,表現為擔心、緊張,情緒低落,食欲不振,胸悶等癥狀。二是情緒煩躁。炎熱帶來的不適感還會讓人心情沉重、煩躁易怒,情緒多變、難以控制,面對日常壓力時更加敏感和脆弱,往往缺乏耐心,很容易因為小事發脾氣,嚴重時這種情緒波動可能導致沖動行為的發生。三是睡眠障礙。酷熱天氣可能會使我們更容易出現入睡困難、夜間頻繁醒來等問題,對于本身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群體來說,這些睡眠障礙不僅加劇了他們的不適,還可能加重精神心理疾病的癥狀,影響病情的穩定性和治療效果。四是社交活動減少。在疲憊感支配下,人們往往傾向于避免社交活動、選擇獨處,例如年輕群體更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人群,他們在高溫天更可能選擇待在家中,減少外出和社交活動,從而加劇孤獨感。
二、以下五招可以幫你“心理降溫”,避免出現“情緒中暑”。一是保持涼爽和舒適。在高溫天氣中,保持身體涼爽是維護心理健康的第一步,使用空調、電扇等設備來降低室內溫度,盡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外出,如果必須外出,記得帶上遮陽帽、太陽鏡,并多喝水保持體內水分平衡。二是增加營養和休息。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確保充足的睡眠,適當午睡,夜間睡前避免劇烈運動和使用電子設備,避免作息顛倒或熬夜。三是心理調節。保持心態平和,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情不順時,學會情緒轉移,比如散步、適度的體育活動等,還可以通過聽舒緩的音樂、閱讀書籍、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四是積極溝通。與家人或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經驗,互相給予支持和鼓勵,尤其是家庭成員間要多關心、支持,要耐心傾聽。五是尋求專業幫助。如果高溫天氣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較大,出現嚴重的情緒波動、焦慮或抑郁癥狀,建議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山東商報記者:我們注意到最近感冒的人有所增加,很多人對夏季呼吸道疾病風險認識不足,那么從中醫角度如何做好預防?
德州市中醫院肺病科副主任林麗: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很多人會忽視呼吸道疾病的潛在風險,但實際上暑熱濕邪、飲食不當、空調環境等因素,均可能誘發感冒、哮喘等急性感染,或加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從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出發,可從以下幾方面科學預防:
一是環境調護,驅散外邪筑牢防線。中醫強調“避風寒”,夏季需注意營造健康的居住環境:一方面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也可借助空氣凈化器過濾有害物質;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空調,室內溫度建議控制在 26℃左右,室內外溫差不超過 7℃,避免寒邪入侵。進入房間后,應先擦干身上汗水再開空調,每天定時開窗換氣,還要定期清洗空調,從源頭減少致病因素。
二是飲食調養,健脾祛濕顧護中焦。夏季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佳,多飲水,注意飲食衛生。推薦多食用綠豆百合粥、荷葉冬瓜湯等甘淡利濕之品。晨起飲用溫姜水振奮脾胃陽氣,夜間忌冰鎮飲食。值得注意的是,高溫環境下人體易出汗,除了補充白開水,可適當飲用含少量鹽分的淡鹽水或陳皮茯苓茶,達到“養陰液而不助濕,利氣機而不傷正”的平衡狀態。黃帝內經之《素問·臟氣法時論》中還提出,“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保梢赃x擇性地食用一些酸味之品,如烏梅湯等。
三是運動導引,順應陽氣科學養煉。黃帝內經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春夏養陽”理論告訴我們,要順應四時調攝身心。春夏季陽氣升發之際,養陽關鍵在于遵循自然節律:其一,增加戶外日照時長,通過適度日光浴激發人體陽氣升發,促進氣血流通;其二,夏季運動需兼顧護陽與防暑,遵循“短時間、低強度、多次數”原則,優選慢走、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運動,利用早晚涼爽時段進行,避免正午高溫導致氣陰耗傷。運動時注重“動中求靜”,通過肢體舒展配合呼吸調節,順應陽氣升發之勢。飲食上宜選擇辛溫發散的食物,如生姜、蔥等,以助陽氣。正如民間俗語所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夏吃姜是順應陽氣在體表的發散。
四是特色療法,冬病夏治正當時。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阻肺等冬季高發疾病患者,夏至后可通過 “三伏貼”貼敷療法進行防治。該療法遵循中醫“冬病夏治”原則,利用夏季三伏陽氣最盛,人體毛孔開泄、氣血趨表的生理特性,借助自然溫熱之氣與辛溫藥物協同作用,通過穴位貼敷,達到溫補陽氣、散寒化濕、扶助正氣的效果,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從根本上改善虛寒體質,有效預防或減輕冬季舊病復發,是中醫“天人相應”整體觀在疾病防治中的典型應用。
總之,通過環境、飲食、運動及特色療法等多方面的調理,遵循中醫“治未病”理念,幫助大家在夏季更好地預防呼吸道疾病,保持身體健康。
德州晚報記者:隨著氣溫升高,中暑的發病人數也在逐漸增加,請問,哪些人容易出現中暑?應該怎樣預防中暑?
德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與環境衛生監測科科長、副主任醫師李發強:
人的體溫是相對恒定的。如果外界氣溫太高,超過了體溫調節機制所能承受的范圍,就沒法保持體溫恒定,體溫就會升高。大家都知道手機電腦溫度過熱會死機藍屏,汽車發動機高溫會罷工,人體也一樣,溫度太高,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損害,這就是中暑。
哪些人容易出現中暑呢?第一是從事露天作業的人。比如環衛工人、建筑工人、交通警察、快遞小哥、戶外訓練的運動員、田間作業的農民等,這些人需要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如果不注意做好防暑措施,特別是沒有保護好頭部,導致陽光直射頭部,就容易出現中暑。第二是工作場所存在高溫熱源的勞動者。比如煉鋼、鑄造、陶瓷、玻璃、水泥、火力發電等行業,紡織印染、造紙、釀造等行業,都存在高溫熱源,而且紡織印染、造紙、釀造等行業還存在大量水蒸氣,工作現場潮濕悶熱,更容易出現中暑。第三是某些特殊人群,相比其他人更容易中暑。比如老年人、孕產婦、某些慢性疾病患者,他們的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弱,容易中暑。有些人有大面積皮膚病或者燒傷燙傷,導致出汗的功能受到影響,不利于散熱,也容易出現中暑。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過量飲酒者也容易出現中暑。
中暑的表現多種多樣。癥狀比較輕的,可能出現體溫輕度升高,疲倦、乏力、頭暈、頭痛、肌肉酸痛、肌肉痙攣等癥狀。隨著體溫升高,癥狀逐漸加重,嚴重的可能會出現意識障礙,肝腎功能損傷,消化道出血,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預防中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高溫季節到來前,用人單位要組織接觸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接受職業健康檢查,及時發現不適于從事高溫作業的人員,及時調離高溫作業崗位。用人單位還要做好工作場所的防暑降溫措施,供應充足的飲用水,為勞動者提供安全健康舒適的勞動環境。第二,接觸高溫以及從事露天作業的勞動者,要注意勞逸結合,出現不適癥狀的時候要盡快轉移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并且及時補充水分,通常情況下,輕癥中暑只要及時休息、降溫、補水,短時間就可以緩解,不需要特殊治療。
如果您身邊有人中暑了,請第一時間將患者轉移到通風陰涼處,脫掉影響散熱的衣物,用冷水擦拭皮膚,或者用冰塊進行冷敷,盡快將患者的體溫降下來。如果患者神志清醒,可以讓他喝一些含有電解質的清涼飲料。如果患者意識模糊,要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或者送往就近醫院。
齊魯晚報記者:夏季高溫、高濕環境對孕婦有什么影響,從哪些方面關注孕期夏季注意事項?
德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王桂杰:
夏季高溫、高濕的環境對孕婦身體是雙重考驗,稍有不慎可能引發中暑、感染、甚至早產風險,需從飲食、生活起居及運動等方面關注。
一是穿著與起居方面。要選擇純棉、寬松透氣的衣物,避免深色化纖材質。鞋子選擇平底涼鞋+防滑鞋墊,避免腳部水腫。襪子選擇棉質中筒襪預防靜脈曲張。13:00 - 15:00之間,午休1小時,可降低血壓波動風險,午休時抬高雙腿15分鐘,姿勢建議側臥(左側最佳)+腿部墊軟枕,改善子宮供血??照{溫度設定26℃ - 28℃,避免直吹腹部,每小時開窗通風5分鐘。冷飲每日不超過200毫升,避免引發宮縮。推薦冬瓜湯、綠豆湯(不加糖)補水利尿,避免含咖啡因飲品。短時間內飲水超500毫升需間隔30分鐘,警惕水中毒。每日溫水清洗外陰,從前向后擦拭,避免使用護墊;每2小時排尿一次,減少細菌滯留。外出黃金時間是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后,避開10:00 - 16:00高溫時段;防曬策略以物理防曬(遮陽傘、寬檐帽)為主。
二是飲食安全方面。絕對禁忌生魚片、溏心蛋、未滅菌奶酪(李斯特菌感染風險);高風險食物涼拌菜、隔夜沙拉(細菌滋生快),需現做現吃;西瓜、荔枝等高糖水果每日不超過200克,防妊娠糖尿病。夏季是補鈣黃金期,建議每天曬太陽20分鐘(避開正午),促進維生素D合成,助力鈣吸收;補鐵搭配維生素C食物(如番茄、橙子)提升鐵吸收率,預防貧血。同時,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不衛生的食品,預防腹瀉的發生。出現水樣便立即就醫(可能誘發宮縮);晨起空腹喝溫水,每日攝入300克膳食纖維(如燕麥、火龍果)可以緩解便秘。
三是運動與活動方面。適宜的運動有水中運動如游泳(水溫28℃左右)可以減輕關節壓力,每次不超過30分鐘;縮肛訓練每天3組,每組收縮10秒,預防產后漏尿。禁止高溫瑜伽、蒸桑拿、潛水等可能引發缺氧的活動。散步時間選清晨或傍晚,每次30分鐘內;裝備用托腹帶分散腹部壓力,選擇有減震功能的運動鞋。
德州市廣播電視臺記者:夏季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特別是在氣溫較高的環境下,人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往往會發生變化,從而增加感染和發生胃腸道問題的風險,請問在夏季我們如何判斷自己出現了胃腸道問題,如何進行治療及預防?
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丁青春:
夏季是胃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夏日里,空調、冰西瓜、燒烤小龍蝦等飲食構成了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圖景,但在享受美食時,若忽視飲食衛生,往往會出現腹痛、腹瀉、發熱、食欲減退等癥狀,下面為您詳細介紹相關知識及應對方法。
腸道傳染病是病原體經口腔侵入腸道引發的感染性疾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均可能成為致病源。這類疾病夏季高發,且人群普遍易感。感染患者通常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下降等胃腸道癥狀,部分人還可能伴隨發熱、頭痛、全身乏力等全身中毒反應。癥狀的嚴重程度與感染病原體類型、個人體質密切相關,若未及時進行治療,則可能引發嚴重并發癥,甚至威脅生命。
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患者及病原攜帶者,其糞便和嘔吐物中都含有大量致病菌,致病菌可通過被污染的水源、食物、日常生活接觸或蒼蠅等媒介生物擴散傳播。
下面教您辨識和處理幾種常見腸道傳染病的方法。
一是諾如病毒性腸炎,主要特征為急性發作,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腹瀉每日可達數次至十數次,糞便無黏液膿血,可伴隨發熱、頭痛、寒顫及肌肉酸痛。多數患者 1~3 天可自愈,但嚴重者可能出現脫水。諾如病毒性腸炎目前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抗菌藥物也無效,主要通過對癥支持治療緩解癥狀,如及時口服補液鹽或靜脈補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二是細菌感染性腹瀉,它是由沙門氏菌、志賀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等細菌感染引起,主要特征為腹瀉、腹痛,排便后腹痛可緩解,部分患者伴有里急后重、腹瀉次數多少不一等癥狀。傷寒患者可出現持續高熱、玫瑰疹;細菌性痢疾患者糞便中可見黏液膿血。細菌感染性腹瀉輕癥患者可通過消化道隔離和飲食調理自行恢復,若癥狀加重需及時就醫,接受對癥治療及抗菌藥物干預。
給大家分享一份科學預防指南,一是注意飲水衛生,飲用水需充分煮沸,高溫可有效殺滅致病微生物,飲用開水可預防絕大多數介水腸道傳染病。二是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物分開處理與儲存,減少食用貝殼、螃蟹等易攜帶致病菌的水產品,如需食用務必徹底加熱熟透。三是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勤洗手,不暴飲暴食,不吃過期、變質食物,生食瓜果要洗凈,減少生冷食品的攝入。四是盡量避免與胃腸道疾病患者接觸,患者使用過的餐具、水杯、便器、臥具等需進行消毒,避免接觸傳播。五是優化飲食與生活方式,合理搭配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增強機體免疫力。同時適度進行體育鍛煉,提升身體抵御疾病的能力。六是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定期清洗、更換衣物和寢具,保持居室通風良好,減少病菌滋生與接觸機會。
做好以上防護措施,就能有效抵御胃腸道疾病,防止“病從口入”,讓您在夏日里安心享受美食與生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