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杭州網
“五一”假期過后
雨水便頻繁登場
最近杭州的天氣潮濕又悶熱
空氣里彌漫著黏糊糊的水汽
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
發(fā)文表示
在路邊的綠化帶里
和小區(qū)草坪中發(fā)現(xiàn)了蘑菇
密密麻麻的“白點點”隨處可見
還有網友問:能吃嗎?
近日
記者在杭州飛虹路地鐵站
附近一處工地旁
也看到一個生長蘑菇的
綠化行道樹
有劇毒!
這類蘑菇路邊很常見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趙琪告訴記者,夏天至晚秋這一時段,正是蘑菇季。最近浙江下過幾場雨,溫濕度條件很適宜菌類生長。“不要隨意采摘或食用路邊的野蘑菇。”
依據圖片初步判斷,趙琪認為記者拍的傘蓋般的白蘑菇是大青褶傘,有劇毒。大青褶傘有“蘑界殺手”的諢號;而另一張圖中“搖媽”拍的密密麻麻的小白蘑菇,則可能是小鬼傘,同樣為非食用菌。
大青褶傘
“平時在草坪、菜地、鋸末堆,甚至垃圾堆旁,都常常能看到這個‘蘑界殺手’的身影。”趙琪說,誤食大青褶傘中毒事件之所以比較多發(fā),一方面是因為它分布較廣;另一方面,成熟的大青褶傘和另一種食用菌“大環(huán)柄菇”長相比較相近,容易發(fā)生誤食的情況。
據了解,大青褶傘素能夠造成嚴重的胃腸道中毒反應,一般誤食后2-3小時內發(fā)病,中毒的主要表現(xiàn)為胃腸道癥狀,如嘔吐、腹痛、腹瀉,如果食用量大,對肝及神經系統(tǒng)也會造成損害,甚至死亡。
而小鬼傘則多喜歡生長于枯枝落葉、腐木。綠化帶內如果鋪灑了木屑,碰上高溫高濕的天氣,就容易有小鬼傘“現(xiàn)身”。
趙琪告訴記者,一般城市草地上最常見的蘑菇便是鬼傘類。“工人們平時剪過的草在地上堆一陣子,太陽一曬就加熱了,再濕熱環(huán)境下捂一捂腐爛后,就是菌絲生長的理想基質。”
不要食用野生蘑菇
無毒品種也有中毒風險
今年3月,廣東東莞51歲的譚先生誤食超致死量5倍的毒蘑菇,被送入ICU搶救16天才情況好轉,與他同桌的5人只是淺嘗幾口,也齊齊中招……
此前,杭州疾控曾發(fā)布提醒:雨水過后,綠化帶、樹林、河邊草叢等地方時常可見野生蘑菇。在此提醒廣大市民,不要撿食野生蘑菇!
杭州疾控提醒,一些野生有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鑒別需要具備專業(yè)知識并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tài)、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征難以辨別。
在野外,無毒蘑菇往往與有毒蘑菇混生,無毒蘑菇極易受到有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因此,即使食用無毒品種的蘑菇,仍存在中毒風險。
不同種類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癥狀也不同。野生蘑菇中毒類型包括:胃腸中毒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腎衰竭型、呼吸與循環(huán)衰竭型、光過敏性皮炎型。
疑似毒蘑菇中毒該怎么辦?如發(fā)現(xiàn)疑似毒蘑菇中毒,患者應及時就醫(yī)。如果有食用的野生蘑菇圖片和或剩余蘑菇樣品,請一并帶到醫(yī)院,可以幫助醫(yī)生準確地判斷毒蘑菇種類和中毒類型并針對性實施救治。
來源:平安鼎、杭州疾控、潮新聞、橙柿互動、杭州天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