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
《眼前節相干光斷層成像圖譜——影像分析與解讀》
一書正式面世。
該書由山西省眼科醫院王曉剛博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黃錦海教授聯合主編,福州眼科醫院副院長、白內障科主任葉向彧博士團隊受邀參編。
本書首次系統闡述了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的成像原理及其在各類眼前節疾病中的臨床應用與新進展,助力提升眼科醫生對眼前節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推動眼科OCT成像技術的發展。
書中第十五節《眼前節相干光斷層掃描與可植入式接觸鏡》由葉向彧博士團隊主筆,系統闡述了眼前節相干光斷層掃描(AS-OCT)在可植入式隱形眼鏡(ICL)手術全流程中的應用,涵蓋術前生物參數精準測量、晶狀體型號選擇及術后效果評估等核心內容。
該章節結合福州眼科醫院千余例臨床數據,為高度近視ICL手術的規范化、精準化提供了專業參考。
引進OCT新技術
開啟“高度近視ICL精準智能新時代”
福州眼科醫院作為福州地區首批引進眼前節相干光斷層掃描設備(Casia 2)的醫療機構,并將其應用于高度近視ICL手術的術前評估與術后隨訪。
▲葉向彧博士向前來醫院參觀學習的八閩醫師們介紹Casia 2設備
Casia 2通過高分辨率斷層掃描成像技術,可精確測量眼球前房深度、角膜直徑、晶狀體厚度及前房角等關鍵參數,為高度近視ICL患者術前型號選擇、個性化手術設計、手術效果評估等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從臨床實踐到著書立說
葉向彧博士團隊不斷精益求精
技術突破
早期的ICL手術設計僅參考少量參數,出現“型號不符”的幾率較大,且術后ICL位置評估不精準;新一代掃頻OCT設備(如CASIA 2)眼球組織掃描范圍大、清晰度高、數據分析全面,并配備新型ICL型號計算公式,為ICL的設計提供有力保障。
葉博士團隊通過熟練掌握OCT設備、臨床應用驗證,數據分析和總結,建立了高度近視ICL手術流程和規范,并匯編成圖文并茂的專業書,具有很好的臨床參考作用。
公益擔當
2020年,葉向彧博士團隊為援鄂歸來的福建醫護英雄實施免費ICL手術,以清晰視界致敬逆行精神。
精益求精
在高度近視、白內障和老花眼等疾病的診療領域,葉向彧博士團隊始終秉持專注、嚴謹、創新的專業精神,累計完成手術3萬余例,并于2019年和2020年先后主編了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眼球生物測量與IOL屈光力計算》和《白內障合并散光的評估與治療》兩部專著。
目前團隊已主持省、市級課題19項,發表國內外核心學術論文40余篇。已開發術源性散光(SIA)計算與評估軟件、角膜激光術后FY-L的IOL計算公式和FY-IOL通用計算公式等,并申請軟件著作權35項、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
(張帥)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編輯:李子
審核:黃美輝、陳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