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今年可真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單是“賣港”這件事就讓他陷入了輿論的漩渦,而如今他旗下的樓盤又遭到了廉政公署的審查。
這次審查讓李嘉誠損失了10名得力干將。樓盤偷工減料的問題可不是小事一樁,有人猜測這僅僅是個開端。
李嘉誠的樓盤到底遇到了什么狀況?集團的回應是否能夠挽回李家的形象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嘉誠這次真的難以脫身了,香港廉政公署已經介入調查,發現6棟大樓全都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這事可不是鬧著玩的。而且傳言是一封匿名舉報信引發的,再加上李嘉誠“賣港”事件尚未平息,兩件事聯系起來確實讓人浮想聯翩。
先來看看長實集團開發的這個項目,當收到舉報信后,相關人員迅速展開調查,進入工地后很快就察覺到問題所在。不僅是鋼筋數量不足,而且建筑本身與圖紙也大相徑庭。不過這還不能直接判定為“偷工減料”,畢竟有可能是工人技術失誤導致的。
然而經過一番深入調查后,排除了工人技術問題的可能性。整整六棟樓的建筑都存在明顯的問題,鋼筋的數量、位置、粗細、間距全都和最初批準的圖紙不符。其中涉及的利益回扣簡直令人瞠目結舌,長實集團的問題相當嚴重。
本該放置鋼筋的地方卻空無一物,而圖紙上沒有標注鋼筋的位置卻莫名其妙地插著一根,有些鋼筋根本無法起到保護建筑的作用。即使如此離譜的建筑,直到有人提交匿名信才被調查,這也恰好反映出此事牽扯的人物眾多且地位不低。
在工地上工作過的人都明白,圖紙就是建筑的靈魂,哪怕是一點點的改動都會影響整個建筑的安全性。而長實集團的錯誤等同于拿幾千戶消費者的生命開玩笑,香港廉政公署對該項目展開了嚴肅追查,最終逮捕了10個人。
盡管最后的風險評估表明大樓整體結構沒有問題,但長實集團存在的貪污和對消費者的欺詐行為還是引發了公眾的強烈不滿。李嘉誠的主要產業就是長實集團,這次事件的曝光也讓人們開始懷疑李嘉誠早年賺取的巨額財富來源。
事情曝光后的第二天,李家的長實集團召開了股東大會,李澤鉅并未親自到場,而是通過視頻方式出席。根據官方媒體的報道,李澤鉅似乎并未針對此事發表自己的看法,反而簡要談了一下當前經濟形勢。
李澤鉅表示當前經濟環境過于復雜,即便是他也難以預測未來走向。要想讓集團平穩度過難關,就必須確保集團的業務能力和現金流穩定。然而這句話聽起來格外刺耳,偷工減料如何保證服務質量?貪污又怎能保障企業現金流?
對于自家企業暴露出來的問題,目前只是配合調查并對這幾棟樓進行補救,公眾對于這種“敷衍”的態度自然充滿不滿。
真把老百姓不當回事
李澤鉅的做法顯然激怒了大眾,如今長實集團表現出的“高度關注”、“配合調查”的態度實在難以讓人接受。犯了錯接受調查不是理所當然的嗎?現在大家關心的是鋼筋到底少了多少,樓房未按圖紙建造是否會影響居住安全。
僅從這件事的影響來看,這幾棟樓房的價值大概率會下降,長實集團難道不應該給消費者補償嗎?現在的態度似乎是:缺了就缺了,錯了就錯著來,作為如此龐大的集團,竟然毫無責任心和擔當。
長實集團承接的這個“港人首置盤”項目是由香港官方支持的,對外宣傳時也是“民生項目”、“形象工程”。如今質量問題被曝光,不僅損害了長實集團的信譽,也讓不少人覺得這個項目成了“恥辱柱”。
現在再回想李澤鉅提到的“現金流”,難道不是在用非法手段保住他的現金流嗎?市場確實不景氣,但在這種事上動歪腦筋,長實集團還真是夠“硬氣”,也確實夠“膽量”。商人的“賭博”思維果然被長實集團運用得爐火純青。
長實集團并非小企業,香港的這個項目也不是小項目,李嘉誠幾十年經營下來的基業就這么幾個。長實集團這次可以說是翻了船,或者說是第一次將陰暗面暴露在陽光之下。果然“小心駛得萬年船”,老謀深算的李嘉誠這次是真的栽了。
看看長輩,就懂晚輩
很多人因為這件事的曝光猛烈抨擊李澤鉅和長實集團,但我反倒覺得李家產業垮臺是遲早的事。自從李嘉誠決定討好美國人的時候,我就有這種預感了。李嘉誠出售港口的行為意圖破壞整個中國經濟,但他依然堅持這么做。
雖然最后未能成行,但這得益于多方努力的結果。在輿論最激烈的時候,李嘉誠也未曾親自出面對此事進行解釋。先是公然“賣國”,如今又被查出旗下樓盤偷工減料,李家不倒誰倒?我覺得風暴還在醞釀,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有了第一個寄匿名信的人就會有第二個,有了第二個就會有第三個。有網友建議國家對長實集團歷年建造的房子進行統一檢查,如果發現問題一定要嚴肅追責,勢必要將李家集團徹查到底,讓這樣的毒瘤遠離商業圈。
這樣的方法確實不錯,如果真的查出了問題,就讓李嘉誠好好“出血”,如果沒有問題,也能給大眾一個交代,挽回一點長實的民心。要是李家問心無愧,我想長實集團應該不怕嚴查吧。
這樣一個商業巨頭在90多歲的高齡遭遇如此困境,我只能說“活該”。既然他都不以國家利益為重,既然他不和國家站在同一陣線,就不應該再在中國的土地上斂財。商業信譽在此刻毀于一旦,李家未來的生意估計也不會好做。
按照李嘉誠的家業規模,說富可敵國一點也不夸張。我個人認為真沒必要為了錢把自己的名聲搞砸。一個“賣港”,一個偷工減料,兩次事件讓李家聲名狼藉,想要東山再起,我看是難上加難,但也沒有什么值得同情的,畢竟路都是自己選的,錢也是人家賺的。
不知道屏幕前的您對李家的這件事有什么見解,您覺得李嘉誠的產業之后還會不會曝出更多問題,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意見。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