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a
“蜜雪冰城并不是我的對標對象,瓶裝水才是”,在接受晚點采訪時,古茗創始人王云安曾作下大膽判斷。
事實也是如此。當整個茶飲行業還在蜜雪冰城4元檸檬水構建的性價比壁壘前尋找突破口時,近期,古茗以1元 “一杯冰水” 、2.5元 “鮮活檸檬水” 、7.9元一杯的“早安鮮牛奶”發動突襲。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杯僅含冰塊與飲用水的“一杯冰水”,以1元價格直接腰斬便利店2元瓶裝水的售價,更讓4元的便利店冰杯顯得溢價過高,古茗通過精準錨定了消費者對“基礎飲品”的價格敏感帶,迅速在市場上掀起波瀾。
“古茗出了最有創造力的飲品,顏值在線,一大杯水還帶冰塊”“去趙一鳴買個0.8元的咖啡液,直接變成一杯冰美式,到手不到2元”,社交媒體上,“古茗冰水”的相關話題有上萬篇筆記,不少消費者用于制作冰美式、水果冷泡茶,衍生出“現制冰杯 + 瓶裝飲料”的混合消費場景。
而古茗此番低價策略的底層邏輯,在門店運營數據中顯露無遺。
店員透露,購買2.5元檸檬水的顧客中,60%會順手帶走一杯奶茶或冰淇淋。一定程度上,這與此前瑞幸9.9元咖啡引流策略異曲同工,用極致低價產品充當流量磁鐵,將消費者引入門店,再通過高毛利產品實現盈利轉化。
不同的是,古茗的策略承載著更宏大的野心。此前試水咖啡賽道的動作,與此次低價冰品的推出形成戰略呼應,顯然是想以冰水、檸檬水為流量入口,為咖啡、果茶等全品類產品打開市場空間。
在另外一層邏輯里,在外賣占比近半的當下,線下流量的爭奪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面對外賣平臺高抽成、線上獲客成本攀升的困境,低價冰品成為品牌重構線下消費場景的關鍵武器。
古茗深諳此道,此次1元冰水、2.5元檸檬水僅在線下門店供應,通過到店消費才能享受極致性價比的規則設定,將消費者從線上流量池重新引向線下空間。
“我對強的理解是健康、有競爭力,就是你開在別人隔壁,能把別人打死”,2024年,中國茶飲市場遭遇近五年最大的行業寒冬,行業整體增速下降至6.4%的環境下,王云安對競爭力的理解頗為直白。
這句看似激進的表述背后,是古茗對市場份額的強烈渴望,古茗選擇將刀刃磨向最基礎的冰水、牛奶等品類,用極致性價比撕開消費入口,背后折射的正是存量時代得剛需者得天下的殘酷商業邏輯。
從對標茶飲同行,到瞄準整個飲品賽道,古茗的這一步棋,或許正在改寫茶飲行業的競爭規則。
在小紅書的早餐打卡話題里,一杯7.9元標著「早安鮮牛奶」標簽的透明杯頻繁刷屏。
“7.9元500ml比自己單獨去買悅鮮活或者君樂寶更便宜”“券后10.8元兩杯”“古茗把我的早餐承包了”,一杯從瓶子倒進杯子的鮮牛奶,售價7.9元,看似毫無技術含量的產品,卻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眾多熱議。
事實上,這款產品的走紅并非偶然。據了解,這款產品是由58名研發人員耗時124天,深入剖析246萬消費者6748萬次消費行為后,精心打磨出的產品,也是標準化程度極高的新品之一。
且無一例外的是,古茗在不同區域采用定制化奶源,全部使用冷鮮奶標準,而非常溫牛奶。根據不同地區消費者反饋,福建IP用的牛奶是認養一頭牛、四川地區用的是悅鮮活、部分地區搭配的鮮奶是伊利。
早在2021年,古茗就投資了認養一頭牛,以2.46億現金出資,在認養一頭牛公司持股2.46%。而此前古茗部分門店,還會在醒目位置擺放“認養一頭牛”,將這一新品牌作為原料背書擺放在吧臺上展示。
近期,古茗圍繞基礎款搭建的產品矩陣不僅于此。
剁椒Spicy發現,不同于品牌10-18元價格帶,古茗小程序點單頁的「解渴?超值」系列中,1元冰水直指瓶裝水市場、2.5元檸檬水對標性價比之王、5-6元的四季沁春、清飲龍井等茶飲,搭配5-8元的烘焙小食,滿足日常輕食需求;
其中,與蜜雪冰城4元檸檬水新鮮檸檬切片現制的模式不同,古茗此次的2.5元檸檬水采用的是對“西雙版納香水檸檬鮮榨原汁”進行兌水的方案,省去了現場切配工序。
而「果茶·真果肉」分區里,上新了7.9元話梅檸檬水和11元招牌檸檬茶,進一步豐富產品層次,精準覆蓋全價格帶,覆蓋“想喝好但不想花太多”的中間客群。
放眼整個新茶飲行業,截至2024年年底,古茗以9914家門店規模穩居行業前列,其中79%門店集中在二線及以下城市,按去年GMV與門店數計算,已成為全價格帶下 “中國第二大現制茶飲品牌”。
這一規模背后,是品牌“用低價品拉新、用高毛利品盈利”的清晰邏輯 。
1元冰水不僅是一杯飲品,更被視作獲客成本,極致性價比的冰品易形成國民級單品效應,通過綁定用戶的消費心理,為后續新品鋪就認知路徑。
數據顯示,購買冰水的顧客中,35%會順手購買奶茶,客單價普遍提升至20元以上,而在營銷端,品牌用1元冰水替代傳統廣告投放,將獲客成本壓縮至最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古茗表示,“一杯冰水”與“鮮活檸檬水”均為夏季限時產品,不會長期存在于菜單中。這也意味著,品牌不僅巧妙借勢季節性需求高峰快速拉新,又避免長期低價對品牌調性的稀釋。
另一端,古茗更深層的戰略考量,在于對茶飲行業“M型市場”的精準卡位。
當喜茶等品牌固守20元高端線、蜜雪冰城以4元檸檬水統治縣域市場時,古茗以2024年新開門店中72%位于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布局,在10元以下價格帶發起平價剛需爭奪戰。
與行業追求“單一爆款打天下”不同,古茗最大單品在總銷售額中占比僅11%,刻意弱化單品依賴,轉而打造全場景飲品渠道。
無論是從早餐場景的7.9元冷鮮奶、出行時段的1元冰水,下午茶的2.5元檸檬水,還是10-18元的果茶、奶茶、咖啡等多價格、多品類茶品,都在進一步覆蓋從價格敏感型到品質消費型的全客群,讓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都能想到古茗。
王云安曾舉過一個咖啡豆與鮮奶的成本優化的例子,揭示了古茗的品牌邏輯。
有一家大型餐飲連鎖品牌要降本,他們選擇將咖啡豆從60元/公斤降至50元/公斤,單杯成本僅省2毛錢,卻導致口味斷崖式下跌;但一杯咖啡要用240毫升鮮奶,而鮮奶成本從10元/升降至7元/升,保證口味的同時單杯可節省0.7元。
同樣是成本控制,前者犧牲品質換取微幅降本,后者通過供應鏈革新實現優化。
如今古茗將這一邏輯貫穿全鏈條,支撐品牌基礎款矩陣的,除了對消費趨勢的把控之外,更離不開古茗 “高密度門店+自建冷鏈” 的成本控制能力。
以7.9元「早安鮮牛奶」為例,古茗具備常溫、冷凍、冷藏三溫車覆蓋3公里配送圈,單店物流成本比同行低15%,不僅實現冷鮮奶“牧場直供門店48小時鮮度直達”,更能以35%以上的毛利率支撐低價策略。
另一側,古茗獨創的「關鍵規模效應」正在縣域市場釋放效能。
高密度布局帶來驚人的運營效率:當單一縣域門店數突破50家,區域供應鏈成本可下降25%,品牌認知度提升60%,物流成本占比從行業平均2.5%壓至0.8%,鮮果損耗率控制在8%以內,且單店配送頻率達每周3次,比蜜雪冰城的鄉鎮門店還高出2倍。
然而,極致性價比背后隱藏著加盟商生態的深層矛盾。
近兩年,古茗加盟商端已出現壓力,數據顯示,品牌單店經營利潤已從2023年的37.6萬元降至 2024年前三季度的不足30萬元,甚至部分區域加盟商流失率攀升至11.7%。
業內人士向剁椒透露,加盟商更愿主推高毛利產品,低于5元的產品很多毛利不足20%,冰杯、冰水的出品還會影響正常飲品出杯效率,不少加盟商都有意見不愿意推。
以1元冰水為例,市面上常見的打包杯成本約7毛,加上冰塊、飲用水和吸管,成本超出了售價,更像是賣一杯賠一杯的買賣,畢竟還有人力房租等成本。
類似于蜜雪冰城的“1 元冰杯”爭議,背后隱藏的行業共性難題清晰顯現。
咖門曾指出,蜜雪冰城依托中央工廠集中制冰與全國分倉配送體系,單杯冰塊成本可壓至0.05元,含杯材的單杯總成本低至0.5元,憑借規模效應形成壓倒性成本優勢。
然而,因單杯冰杯毛利不足0.3元,遠低于檸檬水60%的毛利,2024年曾引發加盟商拒賣爭議,最終轉向門店自主上架的柔性策略,平衡總部引流需求與加盟商盈利訴求。
不少消費者在小程序下單后,到店提貨被門店工作人員退單,還有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在前往門店購買冰杯時,店員表示不賣此產品,一時間,社交網絡上的爭議甚囂塵上,充斥著“賣不起就別賣”的聲音。
與蜜雪冰城1元冰杯不同的是,古茗此次推出的1元冰水定位為夏季限時產品,或許是因為更短推廣周期和明確的季節屬性,目前社交平臺上還沒有加盟商和消費者爆發出類似爭議。
本質上講,新式茶飲企業們都在講一個吸引加盟商的故事。古茗面臨的本質矛盾是總部與加盟商盈利邏輯的博弈 ,當低價引流品消耗門店效率卻無法帶來利潤,供應鏈優勢與終端執行的裂縫逐漸擴大。
品牌用十年時間證明,供應鏈的硬實力能創造性價比的新高度,但如何在擴張中守住加盟商盈利底線,在鮮度與成本間找到黃金平衡點,或許才是決定其能否從規模領先走向質量領先的關鍵。
畢竟,當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比更快更低更重要的是更可持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