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就是今年的端午節了,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端午明顯要來得早一些,其通常是在夏至節氣前后,而今年卻是在小滿節氣當中。這二十多天的時間差意味著今年的端午節,或許不會太熱,那么我們過節也能舒服一些。
端午兩個字,最早出現在晉代的《風土記》中,端代表著初始,因此端五也就是初五之意。而在傳統歷法中,將五月對應于“午”月,所以也就有了端午。作為一個古老的節日,端午蘊含了天文,氣候,人文等非常多的內涵,在此期間的習俗也特別多,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躲午,打午時水,系五彩繩等。當然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掛艾草。
端午為什么掛艾草
在我國民間,從古代開始便將艾草作為草藥而廣泛運用,其可以食用,也經常藥用。端午的來臨,意味著“毒月”的到來,屆時氣候潮濕且悶熱,毒蟲蛇蟻,細菌微生物活躍,而這些會影響人們的生活以及平安。人們通過觀察發現,艾草在這個時候長勢旺盛,氣味濃郁,是蟲子們所討厭的。于是便將其懸掛在門口,借此來驅趕蚊蟲等。同時在傳統文化中,艾草蘊含著吉祥之意,端午掛艾草更是象征著招納百福。所以時至今日,每逢端午來臨,人們都要提前準備好新鮮的艾草掛在門上,以示過節,迎福納吉。
端午掛艾,是一項非常古老的傳統,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寓意,所以講究也就特別多,既突出了節日的儀式感,也彰顯了人們對這一傳統的重視,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相關的內容,牢記:1不晚,2不買,3不掛,遵循傳統,迎祥納百福,來看看吧~
1不晚
時間不能晚
在《荊楚歲時記》里有關于這一習俗的描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其中提到雞未鳴之時,意在強調了時間,在過去人們要在端午的早上去戶外采摘,然后帶回來掛上,這一去一回的過程中比較耗費時間,所以通常在三四點就要起床了。更為重要的是,掛艾草有著“迎祥搶福”之意,所以老輩人講究“宜早不宜晚”,要盡量在早上掛起來,而不能太晚,尤其是不能超過中午。
2不買
今日不同往昔,很多人都搬進了樓房,但依然保持著掛艾草的習俗,屆時通常要到市場去購買,一方面要避免買太早,以免保存時間太久,令其干枯。同時在買的時候,也要注意選擇,牢記2不買。
不買太小的,挑選艾草時,要選擇植株粗壯茂盛的,這代表其生長的過程中,吸收了更多的陽光水分,積攢了更多的的營養,氣味兒濃郁,藥效也更強。能夠更好地起到驅蟲的效果。而若是植株矮小的,則大多是生長不良,營養少味道淡,不適合使用。
不買干枯的,端午掛艾草講究用新鮮的,一方面其味道更加濃郁持久,同時也象征著頑強,旺盛的生命力。而不能用干枯的,其容易掉下細小的顆粒,飄到室內會影響空氣質量,所以說不要買也不要掛。
3不掛
不掛在屋里,首先來說,這一習俗的主要目的是在于驅趕蟲蟻,所以將其掛在門口,可以將蟲蟻擋在外邊。同時掛艾草也有著“招納百福”之意,懸掛在門上,也正是迎福進門。而若是將艾草掛到室內,也就失去了這些意義。
家中有孕婦的不掛,孕婦屬于特殊的人群,這個時候的女性對于氣味往往格外敏感。而艾草本身散發著濃郁的氣味,對于孕婦來說,則顯得比較刺激,容易引起不適。所以說家中有孕婦的最好不要掛。
不正著掛,關于艾草的朝向也是大有講究的,依照老輩傳統,屆時要選擇新鮮的艾草,有的還要搭配菖蒲,再用紅繩捆起來,然后根部朝上,葉片沖向。這樣的方式,能夠令艾草的香味更充分煥發出來。同時其本身代表著“百福”,所以倒著懸掛有著“百福到了”之意。這一點在掛艾草的時候也要謹記。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