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在黃巾之亂之際,在下邳召集鄰里,組建一支私家隊伍。正是依靠這支私家軍,孫堅一路北伐,平定了黃巾之亂,堅守長沙,并與袁術合力討伐董卓,其隊伍規模不斷擴大,一路擴張到數萬人。
孫堅去世后,其長子孫策投靠袁術,在父親舊部大將的大力支持下,揮師南進,直取江東。
史籍記載,孫策率領其軍,先攻廬江,再下揚州。
同時,廬江周瑜,彭城張昭,以及秦松,陳端等江北名士,先后加入了孫策的隊伍。
至此,孫策的勢力正式形成。
史冊記載,江東之地原有三大勢力鼎立:一是本土世家大族,二是寓居此地的北方人士,三是盤踞山林的盜匪。
江東的世家大族與外來望族交往甚少,故而當孫策揮師進入江東時,這些大族并未聯合抵抗,唯有少數地方豪強進行抵抗。
然而,那些寄居江東的北方人士,諸如魯肅,諸葛瑾,徐盛,潘璋之輩,他們冷眼旁觀,依附于江東世家,與孫策沒有任何私交。
為了在江東穩固根基,張昭和周瑜二人廣施禮賢下士之舉。
然而,事與愿違,仍有部分人士選擇了投靠曹操,如徐奕,徐宣及陳矯等。
江南地區因連年戰亂,導致許多百姓逃入深山,漸漸成了山寇。
200年,孫策猝死,其弟孫權繼位。
孫權繼位期間很難掌控局面,江東大族并未歸心,流寓之士躊躕不定,山林之流更是生生不息。
為確保江山社稷,孫權主動聯系江東大族與流寓之士來打擊山寇。
陸氏作為江東第一大族,與孫吳積怨已久,早在孫策攻克廬江時,陸康宗族便已遭難。
孫權在位期間,陸康之子陸績自詡為漢室之后,公然指責孫權為逆臣。
孫權大怒,將其貶去交州,32歲便已去世。
陸遜接管陸氏掌門之位以來,暫避鋒芒,招募部下,發展壯大自己。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自立,登基為帝。劉備得知此事后,以漢室宗親自居,翌年亦自立為帝,唯獨東南一隅的孫權還在等待時機。
劉備即位后,想要一統天下,于是揮師東進,攻打孫吳。
孫權求和,遭到劉備拒絕。
出乎意料,孫權轉身投靠曹魏,俯首稱臣,被封為“吳王”。
曹魏謀臣劉曄建議孫權利用吳王身份,借天子之威自立為帝。
公元229年,孫權在江南之地稱帝。
蜀漢與吳國簽訂合約,兩國分割了曹魏的統治區域。
荊州之戰,成為陸遜展露頭角的關鍵一戰。
史籍記載,陸遜與呂蒙協同作戰,誘導關羽輕敵,從而失去了荊州。
當關羽意圖奪取荊州時,呂蒙已在江陵布下重重埋伏,靜候關羽到來。
陸遜乘勝追擊,領兵切斷荊州與益州的交通要道峽口。
此后,陸遜接替呂蒙,成為江東統帥,又在夷陵之戰中聲名鵲起。
陸遜象征著江東大族的崛起。
當然,陸遜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否則吳郡陸氏必將走向衰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