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第三屆“一校三區”臺聯聯誼暨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傳統文化交流活動在華東師范大學逸夫樓戶外清水平臺舉行,兩岸青年學生和臺胞臺屬在手工作坊及友誼賽中感受端午節的獨特文化。
臺灣青年學生動手制作艾草花束。
臺灣青年學生動手制作艾草花束。
臺灣青年學生在活動上協力完成“粽葉運乒乓”。
臺灣青年學生在活動上協力完成“粽葉運乒乓”趣味游戲。
臺胞臺屬親子家庭共同參與“粽葉運乒乓”趣味游戲。
活動由端午文化對話沙龍、兩岸學生與臺胞臺屬結對包粽子、習俗游園會三部分構成。其中,獨具民俗文化特色的游園會活動,讓參與者沉浸式體驗了端午節傳統文化。
將艾草制成香囊,包裹進繡有傳統花紋的織布,一圈圈纏繞上絲線…艾草錘和艾草香囊制作攤位前坐滿了來體驗的學生和家屬?!斑@是我第一次制作艾草錘,每繞一圈絲線都需要系緊,密織和打結,很花心思。我想將這份親手制作的禮物送給長輩,既能傳達心意,又蘊含著傳統文化內涵。”參加現場制作的吳同學告訴記者?,F場還有不少親子家庭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傳統手作的趣味。
臺灣青年學生在動手制作艾草錘。
臺灣青年學生在動手制作艾草錘。
兩岸青年學生在動手制作艾草香囊。
香囊制作。
另一邊互動區域,一場“粽葉運乒乓”的趣味友誼賽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兩岸青年學生齊心協力,用粽葉連成一條“通道”,比賽將乒乓球運到終點。
臺灣青年學生動手制作艾草花束。
臺灣青年學生動手制作艾草花束。
臺灣青年學生動手制作艾草花束。
手工制作和趣味友誼賽讓兩岸青年學生和臺胞臺屬在互動中加深了對端午節文化時代內涵的理解,更在共同的文化記憶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原標題:《城事 | 端午節,兩岸青年臺屬以艾草搭建文化溝通的橋梁》
欄目主編:張春海 文字編輯:蔣迪雯
解放日報記者 賴鑫琳 攝影報道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賴鑫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