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清明過后,華北平原小麥拔節,南方早稻剛插完秧。
天氣預報說,下周一股強冷空氣南下,多地氣溫要跌10℃以上。
村里的王大爺盯著天直嘆氣,去年倒春寒讓他家麥田減產兩成。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可這兩年天氣越來越琢磨不透。
東北的大豆苗剛露頭,最怕夜里結霜,一凍就爛根。
南方的大棚草莓正掛果,低溫陰雨一來,灰霉病準跟著犯。老輩人傳下的法子,比如給麥田澆糞水、給果樹熏煙,現在還能用嗎?
村農技站小李說,土辦法有道理,但得結合科學來優化。比如熏煙增溫要注意風向,別把苗嗆著了,最好配合地膜覆蓋。北方麥田這次得趕緊補肥,磷酸二氫鉀兌水噴葉,抗寒又壯苗。
南方大棚要提前加固,底邊的通風口晚上一定封嚴實。
可有些新手農戶犯難了,到底啥時候澆水最抗凍?我個人覺得,甭管老辦法新辦法,提前看天氣預報是關鍵。
村里張叔去年裝了個氣象預警APP,提前三天就知道要降溫。他帶著大伙給茶園蓋了遮陽網,后來別家茶葉凍焦了,他的沒事。現在問題來了,這次倒春寒持續多久?
會不會影響后續播種?
農資店這兩天熱鬧了,地膜、草木灰、防凍液賣得飛快。有經驗的農戶都知道,低溫前澆一次透水,能提高地溫兩三度。但澆水也有講究,得在冷空氣來前一兩天澆,澆晚了反遭罪。
東北的鄉親注意,大豆出苗后要是遇霜凍,日出前噴水能救急。南方水稻育秧田,建議搭個小拱棚,比往年多蓋一層薄膜。
有人問,現在買保險來得及嗎?去年受災的農戶拿了賠付款,心里穩當多了。不過保險理賠有流程,最好提前和村里協保員對接好。
這次天氣過程還伴著大風,大棚骨架得用鐵絲再綁兩道。
果園里的果樹剛開花,人工授粉的準備工作可以提前做起來了。“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春耕就像打仗,分秒都耽誤不得。
老辦法是咱們祖輩攢的智慧,科學方法是現在的好幫手,兩者都不能丟。但話說回來,最近幾年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咱們的應對法子是不是也得更新?
比如能不能搞些小型的加溫設備,或者選育更抗寒的品種?這些事,靠咱單個農戶難辦妥,得靠村里合作社一起琢磨。
眼下最要緊的,是趕緊把田里的排水溝清一清,別讓冷雨水積著漚根。
育苗棚的溫度計掛起來,夜里溫度低于5℃就得想辦法升溫。對了,鎮農技站這幾天有免費的防寒培訓,咱可別錯過。
我瞅著天氣預報圖,這次冷空氣過后,氣溫會慢慢回升。只要咱們把防寒措施做到位,大概率能扛過這波倒春寒。種地就是這樣,年年和天氣較勁,可咱有的是辦法。
最后提醒大伙,趕緊檢查家里的農資儲備,缺啥趁早補。明天一早去田里轉轉,看看苗情有沒有變化,心里有個數。記住了,提前預防比事后補救強百倍,咱農民就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這場倒春寒是挑戰,也是考驗咱們應對能力的時候。
只要咱們把老經驗和新技術結合好,豐收就有希望。
種地靠天,但更靠咱自己勤快,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現在就行動起來,該蓋膜的蓋膜,該施肥的施肥,別等天冷了抓瞎。有啥不懂的,多跟村里的老把式請教,或者問問農技員。
咱們農民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就怕沒準備吃啞巴虧。
這波倒春寒雖然來勢猛,但咱們有信心把損失降到最低。
最后送大伙一句:春耕早準備,豐收少受累,咱一起加油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