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明后天迎倒春寒,玉米播種關鍵期遇冷。田里的老把式們盯著陰沉的天直嘆氣,地膜還沒鋪的地塊最怕這股冷勁。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可今年節氣亂了套,溫度計突突往下掉。
東北的大豆苗剛露頭,夜里就得防霜凍,火盆熏煙法又要派上用場了。村里李大爺蹲在地頭抽旱煙,去年貪晚播種吃了虧,今年早備了腐熟有機肥。
農技站的喇叭晌起來,說這次低溫持續三天,嫩葉卷曲前得噴磷酸二氫鉀。南方種水稻的老張正犯愁,接連三天暴雨讓秧田積了水,排水渠得連夜疏通。有人說老輩看云識天氣的法子過時了,可手機天氣預報報的降溫分毫不差。
鄉鎮農資店擠滿了人,地膜、秸稈簾、防凍劑賣得飛快,就怕下手晚了缺貨。
我個人覺得,傳統土辦法里藏著大智慧,比如草木灰拌種防爛根,至今好使。但科學補防更得跟上,像大棚種植戶給鋼架裹草繩,比單靠熏煙更保險。河南周口的王大姐去年沒搶在降溫前澆防凍水,三畝小麥減產兩成。
眼下最急的是華北玉米地,墑情剛好卻遇低溫,播還是不播成了難題。
農技專家說,只要白天氣溫穩在12℃以上,搶播后蓋地膜能提溫3℃。東北的合作社早儲備了柴油發電機,萬一夜間霜凍,風機攪動空氣能救急。南方丘陵地區的茶園更揪心,倒春寒帶寒風,新抽的茶芽最怕這“刀風”。
有經驗的茶農早把竹籬笆扎在茶園北側,擋風比啥都強,再澆次透水更穩當。都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可面對突然的冷害,農民心里都沒底。農資漲價讓不少人犯難,一袋好點的防凍劑漲到80塊,小戶開支壓力大。
村里打算統一聯系廠家團購,還協調了農技員分片下地,這法子值得推廣。最讓人擔心的是偏遠山區,信息滯后加上交通不便,應急物資難以及時到位。
去年陜西某村就因防凍物資晚到兩天,整村蘋果花受凍,損失不小。現在得盯著天氣預報,華北地區今晨最低溫4℃,剛好在玉米發芽臨界線邊緣。
有膽大的農戶試著播了半畝地,蓋地膜加扣小拱棚,出苗率比預期好點。這時候就得看誰決斷快,等氣溫徹底穩下來再播,錯過農時更麻煩。
南方稻田排水要趕在明午前完成,積水超過12小時,秧苗根系就會缺氧。
東北大豆田夜間得有人值守,霜凍預警一響,就得點火堆熏煙,累人但管用。
我瞅著現在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可具體到地塊的小氣候,還得結合老經驗。
比如山腳下的洼地總比坡地冷兩度,這些細節手機上查不到,全靠農民自己記。最后說句實在話,應對倒春寒沒別的竅門,就是提前算、提前備、提前動。
現在華北玉米種植戶該這么干:清壟溝、備地膜、聯系農技員明早下地。拿不準的趕緊翻出“土日歷”,對照往年同期經驗,再結合最新氣象信息。記住了,種地就是跟老天爺搶時間,手快一步,收成就穩當幾分。
這場倒春寒是場考驗,挺過去的田里苗齊苗壯,耽誤了的就得花雙倍力氣補。農時不等人,該出手時別猶豫,地里的收成,全在咱老百姓自己手里攥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