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動作,可以說是相當有看點,盡管新車還在不斷上市,但是現有“智駕”不讓說,后有電池新規落地,套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緊箍咒”越來越多,也讓很多車企準備了很長時間、各種夸張的辭藻沒有了發揮空間,生生憋了回去!尤其是上海車展,能夠明顯感覺到,“高階智駕”不讓說之后,很多車企都不會開發布會了,因為一句“智能駕駛輔助”,幾乎將絕大多數車企的水平拉到了同一個水平線上……
在經歷了最新的油價變動之后,在包括小編所在的甘肅等地,92號汽油的價格已經進入了6元時代,而且油價似乎還有繼續降低的可能性。這對于油車車主來說,無疑減輕了負擔,而對于在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搖擺的小伙伴們來說,燃油車這邊又加了一組砝碼,決定似乎更好做了。
無獨有偶,第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為42%,這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數據表現,但是去年某一段時間,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超過了51%,相當于新能源汽車成為了主流,燃油車成為了少數派。如今在新能源汽車“下餃子”式上市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反而下降,這不禁讓人疑惑,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的“神話”要破滅了。
實際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上升到一定階段,出現“板結”甚至回落,幾乎是注定的結局。原因也很簡單,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品,在過去幾年時間,在廣大一二線城市的普及率確實很高,但是這個市場規模不是無限膨脹的,達到了一定階段,也就趨近飽和了。也就說,一二線城市那些敢于嘗鮮的小伙伴,大多數換成新能源汽車之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就要回落了。
因為在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新能源汽車受到的阻力肯定要比一二線城市更大,因為消費者接受新鮮事物的難度更大,所以在這些地方,很多人不僅不認同新能源汽車,而且很多人依然迷信合資品牌,這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就是雙重打擊!新能源主流的新能源汽車,既不是燃油車,也不是合資品牌!
而且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從兩三年前開始,國內汽車廠商的價格戰和產品、技術迭代,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向上增長的可能性。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在價格持續變動和技術、功能快速迭代的情況下,很多車主剛買到車,新車就變老款了,然后價格大幅度降低,手里的新車就大幅度貶值,而且很多新車的功能,老款車根本用不了。這對于很多普通消費者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畢竟汽車不是手機,用個一年半載就可以換了。
所以其實新能源車企們的持續內卷,相當于“作”沒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增長空間,讓很多消費者不敢下單買車,大家都在等待或者觀望,看看新能源汽車“發育”到一種穩定的形態,買車不容易被“背刺”的時候再出手。加上新能源汽車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很多用戶相當于先買油車過渡,等待新能源汽車形態成熟。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一定是未來趨勢,因為可以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車相比于燃油車,優勢很明顯,包括性能、智能化等等,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之路就是一馬平川。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老舊勢力,依然能提供強大的阻力,還是會有很多新能源車企會倒下,這都是客觀規律,不可能每一個做新能源汽車的品牌都能成功……
總而言之,盡管油價下跌,對準備購買新能源汽車用戶,沒有多少影響,但是新能源車企們太“作”,的確會讓很多用戶選擇暫時不買新能源汽車,用戶不買、車企就卷,車企越卷,用戶越觀望,這個奇怪的循環就形成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