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這座被沂河滋養千年的城市,曾因漕運興起而成為商賈云集之地,現在卻因近代交通轉型而沉寂。臨沂市地處魯南腹地,在山東省乃至全國物流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可是坐擁沂河水資源,卻難以解決大宗物流的困難。而4條運河的規劃設想正是破解此困局的關鍵:沂河一旦通航臨沂將從內陸樞紐轉變為通江達海的現代港口城市。
臨沂市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規劃設想中的4條運河又是哪幾條呢?
臨沂市:中國物流之都
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是魯東南地區的中心城市。與日照市、棗莊市、濟寧市、泰安市、淄博市、濰坊市、江蘇省接壤,雖然是內陸城市但是靠近黃海。市域總面積約17191.2平方公里,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臨沂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區,主要山脈為沂山、蒙山、尼山三條山脈。山地集中分布在沂水、蒙陰、平邑等地,丘陵廣泛分布于山地外圍。沂河、沭河為骨干水系,在南部沖積形成山東三大平原之一的臨郯蒼平原。
沂河發源于淄博市沂源縣泰沂山脈的牛角山北麓,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較大的河流,于江蘇省徐州市匯入新沂河并最終注入黃海。自北向南流經臨沂市的沂源、沂水、沂南、臨沂市區、蘭陵、郯城等地,在其市境內長度為226公里,為臨沂市的居民生活、農業灌溉、工業生產等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沂河自古便是南北物資運輸與商船往來的核心水道,通過與黃海的連接構成魯南與蘇北的天然水運紐帶。是齊魯文化與中原經濟交流的動脈。臨沂市依托沂河流域的區位優勢,成為長三角與環渤海經濟圈的戰略交匯點,形成輻射華東、華北、中原的物流網絡骨架。而且沂河沖積形成的臨郯蒼平原地勢平坦,為大規模物流園區、交通樞紐建設提供了天然地理條件。
現在的臨沂市被譽為“中國物流之都”,在山東省乃至全國物流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擁有3000多條物流線路通達全國所有港口和縣級以上城市,以及4400余家道路貨運企業、25.5萬輛營運貨車。是“齊魯號”歐亞班列三大集結中心之一,可主要山東至日本、韓國、俄羅斯、中亞、歐洲、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程物流服務。
雖然臨沂市的物流運輸涵蓋海陸空,但是現在的沂河卻斷航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沂河斷航與運河規劃設想
20世紀50年代起沂河上游修建了跋山水庫、岸堤水庫、許家崖水庫等大型水利工程,導致下游河道水量銳減、枯水期水位無法滿足船舶通行需求。再加上上游水土流失導致的河流淤堵,沂河于1964年徹底斷航。
近年來隨著《山東省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推進,提出了恢復沂河、繡針河、西泇河、陶溝河的通航規劃,旨在打通連接京杭大運河與黃海的水運通道。繡針河位于莒南縣東部、距離黃海僅8公里,是臨沂唯一可直接通江達海的天然河道。西泇河與陶溝河流經蘭陵縣,是魯南經濟圈的“內河紐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