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你喜歡看古代的電視或者書籍等等,你可能會看到許多關(guān)于門客的記錄,而且很多時候一個主人養(yǎng)了大量的門客,其中大部分都是混吃混喝的。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養(yǎng)那么多的門客呢?其實主人也并非就是那么傻,養(yǎng)了那么多的門客自然對自己也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門客并非是“白吃”,他們也要幫助主子辦一些事情,而且大部分的門客都想要積極做事以尋求晉升的機會,因為門客也分級別,級別越高待遇越好。
對于門客來說無非是因為落入困境被迫寄人籬下求生存或者就是因為精神上的追求而跟隨自己信賴的主子。對于主子自然是想要通過門客來擴大自己的勢力、提升自己的實力。門客和主子也是一種特殊的雇傭關(guān)系,雙方各取所需。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古代的門客究竟是怎么樣的。
一、門客是啥
門客的起源
門客最早出現(xiàn)在春秋時代,那個時候盛行養(yǎng)門客之風,門客的規(guī)模成了貴族地位和財富的象征。到了戰(zhàn)國時期,門客之風達到了頂峰,當時最有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就喜歡收養(yǎng)門客,也因此聞名天下。
門客的出現(xiàn)具有很強的時代因素,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天下紛爭,許多名家士族落寞無奈只能寄人籬下求生存,而還有一些有才識的普通人也希望可以在亂世之中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博得一個更好的未來。對于軍閥諸侯每一方都想要結(jié)束紛爭統(tǒng)一全國,各地都在爭奪有才能的人,而這些門客當中自然也不缺乏正真有能力的人,收養(yǎng)他們可以壯大自己的實力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才士。
門客的性質(zhì)和家奴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他們是自由人獨立的個體可以自由選擇去留自由選擇投靠在誰的門下,一般優(yōu)秀的主子也會尊重門客、善待門客。
《戰(zhàn)國策》有記載:‘“合則留,不合則去”。
去留自由是普遍遵守的規(guī)則,但是門客如果過于朝三暮四是會被世人恥笑的。如果說在日常上面門客也不需要和家奴一樣做雜事,他們只需要完成主子交給的特定任務就可以吃吃喝喝干自己的事情了(一般只有需要做事的時候才召喚),還可以領到工資。
這樣也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有些沒有什么才能的人純粹為了騙吃騙喝也投靠到大家的門下(這種人被稱為“食客”,意思是只會吃),一般來說有名望的人都不會拒絕門客,這也導致了門客的社會地位和名聲不好。
門客的分類
門客按照技能和目的來說大致可以分成三類:武客、文客、說客。
武客指的是習武之人有一定的武術(shù)功底的門客,主子養(yǎng)這些門客一般來說不是用來作戰(zhàn)的,因為作戰(zhàn)有軍隊,也不是用作保安,因為貴族身別不缺少武功高強的護衛(wèi)。門客作為武客最多的作用是執(zhí)行刺殺和暗殺的任務。
因為門客繁多又龐雜,沒有人會去統(tǒng)計某人名下具體有哪些門客,而且門客屬于自由人在身份追溯上不太好確定,基本屬于無主的無名之輩,所以很適合干見不得人的事情。刺殺是偷偷摸摸的殺人,殺完了還能回來,而暗殺基本就是死士有去無回的。荊軻就是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刺客形門客。
文客就是飽讀詩書具有很獨到的思想的人,可以作為起草文書或者作為老師,更高級一點的作為謀劃和軍師。一般來說主子家底越大,文客可發(fā)揮的范圍也就越大,可以幫主子出謀劃策、指點江山,可以做到很高的級別。
最后一種是說客,就是口才出眾、思維敏捷的門客,需要幫助主子談判和游說的。他們一般接受主子任務作為使者出門和他國談判已達到某些目的,縱橫捭闔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項相當厲害的事情。
門客除了有職能上的分類,還有級別上的不同,畢竟有的大公子可以養(yǎng)幾千人的門客,并不是所有人都一樣,自然是能者優(yōu)先。
一般來說最低一級的門客只能有個溫飽并不能得到主子更多的照顧,本身能力不行也只能做一點簡單的事情,甚至沒事情可做。而最高級別的門客就可以享受很高的待遇:吃飯有魚有肉,出門有車還有隨從服侍。公子們一般也很尊重這些人,都以老師、先生相稱,自然他們也可以給公子帶來更多的幫助。
比如最著名的齊國的孟嘗君,他就有三千門客,天天和自己的門客們打成一片,一起喝酒一起吃肉,給了門客極大的物質(zhì)享受也給予了極高的精神尊重。所以孟嘗君在當時贏得了非常好的名聲也就吸引了更多人能人異士來投靠于他。
正是因為等級制度的存在才對眾多的門客進行了篩選,門客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等級。比如“毛遂自薦”里的毛遂就是一個低級的門下客,但是他自告奮勇一步一步也最終走到了很高的地位,受到了平原君的器重。
二、各取所需的雇傭關(guān)系
門客所求
對于門客來說投于公子之下最低級的要求就是可以在亂世之下活命,有口飯吃有個棲身之地。但是這樣的目的的人一般也沒有什么大志向也沒有什么大能力,只能被稱為“食客”。
門客在最開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真正有才能的人都是為了某種精神上的追求與政治報復,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像這樣的門客一般不僅僅局限于基本的物質(zhì)需求,更重要的是追求和主子一起建立一種“知己”上的聯(lián)系,得到精神上的富足和尊重。然后憑借自己的才能不遺余力的為主子實現(xiàn)雄圖霸業(yè)。
《戰(zhàn)國策》記載:“良禽擇木而棲”是當時門客最主要的特色。這樣的門客一般會挑選可以善待門客的主子,更有甚至會追尋具有相同思想和追求的主子實現(xiàn)霸業(yè)。
實際上在春秋戰(zhàn)國那樣的亂局之下真正的主權(quán)者是門客而非主子,主子有人明白真正有才能的人需要自己追求而非等他自己來。所以才有孟子敢于稱病而不去面見齊王,也有顏斤蜀上殿堂卻不上前還直面齊王職責“士貴耳,王者不貴!”。這樣的門客大都自視清高追求一個平等的對待,當然還有一部分門客是因為亂世之下必須依附于一方否則難以生存。
主子所需
既然那么多門客大多數(shù)都沒有多大的用處,那為什么還要養(yǎng)怎么多的門客呢?不是徒增開支嗎?不驅(qū)逐門客是對主子的普遍要求,作為自由人寄人籬下已是傷了顏面,如果再被驅(qū)逐就很難生存了。即使是沒有多大能力的門客也會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于主子來說自然也是有作用的。
門客是身份、財富和實力的象征,就像金銀財寶以及官爵一樣,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門客的數(shù)量以及質(zhì)量就反映了主子的實力。
周朝末年禮樂崩塌,在各國進行軍備和經(jīng)濟競爭的背景之下人才則顯得格外的重要。創(chuàng)造人才太慢太難,而大量的文人又因為王朝覆滅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報復,這樣一種契約關(guān)系就達成了。
一方面供養(yǎng)大量的門客需要很多的財力,門客的數(shù)量就體現(xiàn)出了主子的財富狀況。另一方面門客可以干很多的事情,宏觀來看門客越多無疑代表著實力更強,那在亂世之下也就擁有更多的權(quán)勢。
甚至在貴族之間還互相攀比自己的門客數(shù)量,當時的戰(zhàn)國四公子都供養(yǎng)了大量的門客,其中最多的孟嘗君更是達到了三千門客。同時大量的門客也會給主子帶來好名聲,即使是食客也全盤接受這樣可以引得更多的門客慕名而來。
門客對于主子另一個作用就是作為一種私人武裝,也就是私人軍隊。禮樂崩塌之后對于諸侯沒有了約束,于是各方就開始了搶人大戰(zhàn),這些人可以在各個方面作為主子的武裝力量。簡單一點的就是作為武客執(zhí)行刺殺和暗殺的作用,或者作為家丁、護衛(wèi)等等。但是歷史上也有將門客作為軍隊來使用的,平原軍在與秦國的殊死之戰(zhàn)中就不得已傾盡全力召集了自己所有的門客和臨時用錢買來的死士一共三千多人戰(zhàn)勝了秦軍保衛(wèi)了國都邯鄲。
總結(jié)
門客是古代常見的一種勞務雇傭形式,尤其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候最為盛行。門客也有優(yōu)良之分,低級的只是“食客”,而高級的一般有很高的精神和政治追求。這些公子之所以雇傭大批的門客是因為這些門客可以幫助他們做很多事情,增加他們的實力,提高地位,甚至可以在特殊時候當軍隊來使用。
門客當中誕生了不少歷史名人和能人志士,也因為門客誕生了不少的成語典故。作為古代的一個特殊群體具有很強的時代特色和文化特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