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繼續加碼,將如何影響樓市?
從去年開始,新一輪的城市更新拉開了大幕,全國首批選取了15個城市上車,一年之后的今天,城市更新繼續加碼。
最近官方宣布,今年將再選拔20個城市,加入城市更新的隊列。
只不過,相較于以前的“拆遷造富運動”,現在的城市更新已然有了本質的區別,邏輯完全不同。
城市更新,跟過去的“棚改”有何不同?會掀起新一輪的造富運動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城市更新,跟過去的“棚改”有何區別?
上一輪棚改,有人直接登上財富列車,所以這次的城市更新,很多人也寄予厚望。
但“可惜”的是,現在的城市更新跟過去的“棚改”完全不一樣了。
舉個例子,上一輪棚改,就好比把你家里的老車報廢,免費給你一輛更好的新車。
其中2012年到2015年算是第一階段,直接完成置換,錢不經過你的手;
而2015到2020年算是第二階段,把錢給你后自己去買,如果是一些大城市,換完“好車”之后還能剩下一大筆。
顯而易見,這種貨幣化的棚改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了巨量的資金和購買力,直接讓房價坐上過山車。
但現在的城市更新呢?
按照前面的例子,就像是不再把你的老車報廢,而是修一下后再利用。
比如現在很多房子成了危房,水電管道年久失修等等,城市更新就是該加固加固、該改水電改水電,但并不大拆大建。
如果做完這些基礎的修繕后,手里的資金還有余量,那么可能也會做一些附加的升值項目,比如興建一些醫療、養老和育兒設施等等。
有人可能已經發現了,除了規模上的差別之外,城市更新與棚改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把錢發到個人手里,靠拆遷實現一夜暴富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了。
終極目標是什么?
今年1月份,國常會召開時,曾明確指出:
城市更新關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質的提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
中譯中,城市更新的根本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刺激消費和提振就業,進而擴大內需。
不拆樓、不蓋樓,城市更新怎么刺激消費呢?
首先,可能很多人沒意識到,相較于拆房蓋樓,一些基本的修修補補更能帶動就業。
原因是,與大型工程相比,這些基礎工作對人工的需求更高,機器的可操作空間更低,所以必然要雇用大量的人工,從而拉動就業。
并且改造更新也會消耗大量的水泥、玻璃和鋼材,而這些建筑相關行業最近幾年都不太景氣,急需訂單。
其次,城市更新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境,也能間接刺激大家的消費。
小區更新了,房子裝修了,是不是要換套新家具、買套新家電?
所以高層才會表態,城市更新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
當然了,可能有人會覺得,現在的城市更新規模太小,與之前的棚改不可同日而語,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也有限。
但事實上,今年以來,在各類中重磅政策的大力加持下,國內很多城市都在快速推進城市更新方面的項目,如果大家留心,很可能發現周邊就存在相關項目。
而隨著城市更新的規模擴大,涓涓細流匯成江海,對經濟的刺激作用顯然不能忽視。
為什么是城市更新?
過去多年以來,中國經濟格局都是傳統的“出口、投資和消費”三駕馬車。
但由于外部環境變化等諸多原因,三駕馬車中的出口大概率會遇到諸多障礙,房地產行業收縮之后,投資也難免受到影響。
因此,高層在多個會議上明確表態,要重點提振內需,來拉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大基建模式已經基本飽和,邊際效應越來越差的現在,該如何尋找新的動能?
答案呼之欲出,就是要從城市更新層面來發力,對投資和消費都能起到比較好的提振作用,意義深遠。
以前搞拆遷,是由房地產產業來拉動經濟,房地產行業吃肉,上下游無數行業跟著喝湯,帶動經濟向前邁上一個大臺階。
但這里的問題在于,房地產帶動經濟的模式無法長期持續,當房地產行業下滑后,需要一個“新選手”來對沖其過往對GDP的貢獻。
而城市更新不僅能夠創造就業,還能加速樓市庫存去化,由存量投資來取代過去的大基建,顯然是當下行之有效的新招數。
明面上看,城市更新不會再次創造拆遷戶一夜暴富的財富神話,但長遠來說,對于經濟的提振意義同樣不容小覷,最終反而會有更多人受益。
畢竟只有經濟好了,普通人才能更容易找到工作,企業才能拿到更多的訂單,各行各業才能欣欣向榮,迸發新的活力。
新一輪的城市更新,終極目標直接指向消費,一切都是為了內循環。
眼光放遠,這次城市更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能不亞于前些年的棚改浪潮,此時此刻我們正在又一次見證歷史。
深入了解熱門話題背后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