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歷史上不缺天才,從姚明王治郅到易建聯,個個都是時代產物,可要說后衛(wèi)線上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天才少年,陳江華真就有他的位置,當年那個以速度和爆發(fā)力著稱的控衛(wèi),如今已經36歲,身份也從球員變成了教練,還成了帶娃能手,和嬌妻生下雙胞胎,生活可以說是低調又幸福,不過陳江華的職業(yè)之路其實挺讓人感慨,早早退役、轉型教練、財富自由,這一連串的轉變,背后其實藏著不少無奈和堅持。
說起陳江華,老CBA球迷都不陌生,10歲進體校,16歲進廣東男籃,初登CBA舞臺就靠“第一步打出名堂,能快攻能突破,打破對手防線就像拆快遞那么順手,廣東王朝五冠有他一份,國家隊也沒落下,08年北京奧運那一球——單挑科比后高難度上籃進筐,多少人現在還記得,可惜啊,天賦和傷病總是死磕,陳江華的巔峰說沒就沒,25歲狀態(tài)下滑,28歲就退役,這速度,和他球場上的啟動一樣快,球迷唏噓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問題來了,本該是男籃門面擔當的陳江華,為啥沒能走得更遠,細看其實挺現實,頻繁傷病直接卡死了上升空間,身體吃不住,打法再強也沒用,CBA節(jié)奏高強度、國家隊多線作戰(zhàn),身體出問題,教練和隊友再怎么幫也帶不動,陳江華的下滑期說白了就是“硬件出故障,后來干脆選擇退役,倒也沒再擺爛,直接換了個賽道接著拼。
值得一提的是,陳江華退役之后沒消失,而是留在廣東隊當助理教練,基本功和球商擺在那,傳幫帶都不落下,教練身份對他來說并不難適應,甚至還有點“本該如此的味道,控衛(wèi)出身,視野開闊,場上帶隊經驗豐富,戰(zhàn)術理解也在線,所以他轉型后廣東隊球迷還是挺認可,偶爾有網友調侃說他是“場下最能打的教練,其實也算是另一種肯定。
但陳江華的轉型絕不止于籃球圈,自己開辦訓練營,培養(yǎng)小球員,也接廣告代言,做起了投資,退役后活得更明白更自如,財富自由不是說說而已,屬于那種“低調賺錢型,不靠流量炒作,照樣過得滋潤,反觀有些老球星退役后各種迷失,陳江華倒像是活成了榜樣,這點,可能比他在場上還能過科比更值得點贊。
講真,陳江華的家庭也夠讓人羨慕,老婆聶慧丹漂亮又賢惠,夫妻多年感情穩(wěn)定,雙胞胎兒子顏值在線,關鍵是繼承了爸爸的籃球基因,父子三人偶爾合體打球,畫面感十足,家庭氛圍溫馨又活力滿滿,這種“事業(yè)愛情雙豐收的狀態(tài),不少球迷都在評論區(qū)直呼羨慕,畢竟不是誰都能做得到,尤其是運動員退役之后還能把生活安排得這么明白。
當然了,有人會問,陳江華如果不是傷病纏身,能不能成為下一個中國男籃的旗幟人物,這種假設沒法驗證,但從他巔峰期的表現看,無論是CBA還是國家隊,確實具備成為領袖的潛質,遺憾歸遺憾,現實就是現實,能在退役后活出新高度,也算另一種成功,這種“及時止損反而成了他的加分項,畢竟有多少人一退役就徹底迷失,連自己是誰都找不到,陳江華算是穩(wěn)穩(wěn)地找到了新身份。
回頭看,36歲的陳江華正處于人生黃金期,手里有事業(yè),家里有愛人和孩子,錢包鼓鼓,精神狀態(tài)在線,而且還繼續(xù)扎根籃球圈,帶隊、帶娃、帶新人,人生節(jié)奏拿捏得死死的,對比那些不知所措的前國手,他的路子確實值得點贊,可能有遺憾,但生活本來就不是只拼一個賽道。
最后,陳江華的故事其實挺有代表性,既有天才少年的高光時刻,也有傷病壓身的無奈轉折,退役轉型、事業(yè)家庭兩手抓,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這種“低調成功學對現在的年輕球員也算是個提醒,別把一切都壓在成績上,成長和選擇同樣重要,運動員也能活成理想生活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