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隨著象征榮耀的金色雨灑落賽場,2025PEL 和平精英職業聯賽春季賽落下帷幕。總決賽中,廣州TT戰隊強勢奪得冠軍,核心選手TT.派大興榮膺FMVP。三天高水準的對決,為整個春季賽畫上了完美句號。
但這場賽事的意義,遠不止于一座獎杯。正如每一位走出濟南融創國際體育中心的觀眾,在散場時仍意猶未盡地與同伴回味賽場情緒,春季賽總決賽同樣是一扇窗口,讓我們得以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PEL整體生態。借著這個契機,ECO電競派與騰訊游戲光子工作室群《和平精英》電競生態負責人劉胤汐進行了對話。
01
臨時席位制背后,是聯盟的「新」思考
作為電競行業的先鋒,PEL從不掩飾自己的目標。正如《和平精英》電競生態負責人劉胤汐所說:我們不止想做成功的電競賽事,更想將PEL打造成為文化符號。
那么,PEL希望成為怎樣的文化符號?用一句話來概括:變成一個時時刻刻都有粉絲可看、有內容可聊的電競文化現象。
但對于一項賽事來說,想要承載這種文化影響力,首先要有足夠扎實的賽事基礎作為支撐。競技性和觀賞性,是一切情感連接的前提。
2025年春季賽,PEL首次引入臨時席位合作伙伴招募計劃,三支新隊伍DRG、SR和KBG的加入,不僅讓聯盟的生態更加流動,也創造了新的競爭格局。由于新隊伍的加入,本屆春季賽也做出了相應的賽制調整。各支俱樂部晉級周決賽的難度增大,無法晉級周決賽的隊伍從原本的4支增加到了7支。
從聯盟的角度來說,多增加一支隊伍,就會帶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變,三支就更是如此。 那么為什么PEL會在進入第六年的時候,去做出這樣的改變?
對此,劉胤汐向電競派表示這是聯盟內部討論、分析很久之后做出的決定。「PEL這樣的賽制(多隊伍同場競技),戰隊變化也對會帶來賽制變化,從而提升賽事流動性和整體觀賞性,給用戶帶來更多看點。此外,對于想要入局PEL的資方和PEN次級生態來說,臨時席位可以進一步的刺激生態活躍,給次級生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給對PEL有興趣的資方提供感受PEL生態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臨時席位合作伙伴招募計劃總共吸引了50多支俱樂部參與了「競標」,足見PEL電競生態背后的吸引力。劉胤汐也表示,未來將長期堅持實行貫徹這一計劃。
站在春季賽總決賽的節點上回望,這些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驗證。尤其是選手生態得到了激活,PEL人才體系造血與自循環進一步加強。而新鮮血液的加入、也催生了戰術風格的多元化。甚至有網友表示:今年PEL的戰術風格變化,多得像是川劇變臉。
保持競技觀賞性的同時,PEL也在不斷拓展賽事的體驗邊界,讓賽事文化得以向外繼續擴散。
譬如本屆總決賽首日的中場秀上,AG.司馬光以錄播形式帶來了《叮咚雞》《Born A Winner》的表演,展示了「電競idol」的實力和形象。據悉,本次中場秀的表演是基于選手和俱樂部的意愿、聯盟主導設計的一次中場秀創意,用錄播的形式呈現給用戶。
劉胤汐表示,在不犧牲賽訓成績的情況下,聯盟鼓勵選手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多元發展。我們培養的不只是會打游戲的電競選手,而是電競行業的精神領袖,給社會和用戶輸出更多多元價值的人才。
這背后也是聯盟內容思路和造星思路的一種深化,把賽場作為容器,融入更多娛樂性內容,滿足粉絲娛樂化訴求。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將PEL生態里的故事更好地講出去。
但PEL想要實現打造文化符號的愿景,選手不能是「內容庫」的全部,而是要基于「人」為核心,以講出好故事、好內容為目標。
劉胤汐也表示,未來PEL的造星不會只拘泥于選手,而是把解說、主持、教練等都納入「生態造星池」,基于他們不同的身份去做定制化內容:「未來,我們將通過更多主題性的策劃、更具沖突感的人選,打造相關內容服務電競粉絲。」
春決期間,聯盟基于這種理念,打造了近期大火的《PEL老板局》、《水滸春決》二路OB前者將老板這種偏幕后的角色擺到臺面,以有趣、獨特的視角帶來好內容;后者則是PEL首次以主題性的團播形式開展二路OB,拓展了賽事的內容邊界。最終,這兩者都成功在社媒上引起了熱烈討論和關注,說明這些內容都打到了粉絲心里。
而當這種高質量的內容不斷出現,PEL離「打造文化符號」的目標也就更近了一步。
02
服務好粉絲,從「觀看」到「共建」
劉胤汐表示,當下,粉絲早已不僅僅是賽事的消費者,更是共創者。粉絲認同不僅源于競技本身,更來源于參與、互動和歸屬感。而這種連接帶來的情感共鳴,正是一項賽事進化為文化符號的驅動力。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當粉絲愿意去排隊、去參與,意味著PEL的內容受到了認可,也驗證了聯盟未來發展思路的正確性。
在本屆春季賽總決賽現場,我們能看到聯盟在粉絲運營思路上的深化和進化。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比賽結束之后,所有參加了春節賽總決賽選手們各拿著帶著祝福語的紙飛機,向觀眾席扔了出去。就像足球比賽結束后的球員繞場,從PEL選手手中飛出的紙飛機,也是對粉絲的致敬和感謝。這些強交互的線下互動形式,核心目的是為了讓粉絲的參與感、歸屬感更強。
本屆總決賽期間,PEL一直以來用心策劃的IP環節——游園會熱鬧非凡,諸如「PEL放映中心」、「PEL隨手拍」等多個打卡點位,粉絲絡繹不絕,甚至出現了很多排隊的點位。每當筆者從看臺出來,就能看到外面選手的人形立牌周圍,有許多粉絲在合影。
優秀內容、粉絲粘性,這些都是PEL的軟資產。但與此同時,這種與粉絲之間的連接也需要更穩定的機制來承載。
劉胤汐透露,聯盟正在推動更系統化的粉絲運營體系,同時提升各家俱樂部的運營能力:「基于‘極致的粉絲體驗’這個概念,圍繞不同板塊做差異化的粉絲運營,例如賽場體驗、內容體驗、社媒互動等等…..還有明星選手怎么去面對粉絲,跟粉絲有更好地互動。」
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連接嘗試。在劉胤汐看來,過去官方跟粉絲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如今,通過組建專門的粉絲運營團隊,聯盟未來也會更加頻繁的與核心粉絲、KOL溝通,傳遞官方理念,也能讓粉絲有更直接的反饋、溝通渠道。
事實上,這種改變已在總決賽期間有所體現。本次春決官方首次授權嘗試在全國10座城市開設20場影院觀賽點,以自由成團的形式供粉絲們選擇。總決賽結束之后,劉胤汐也在臺下就與粉絲進行了細致的溝通,詢問他們對賽事的感受、評價,展現了聯盟的誠意。
未來,當PEL能更好地把這種與粉絲關系,從「觀看」升級為「共建」,在打造文化符號的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03
電競中心成立,為聯盟未來愿景提供支撐
為了更好地實現下一階段的目標,PEL除了內容、粉絲運營思路的轉變之外,聯盟架構上也做出了調整。聯盟在一個月前正式成立了和平精英電競中心,整合賽事制作、電競生態業務、商務、運營、產品等團隊,協同推進商業與內容的深度融合。
此次春季賽總決賽,也是PEL電競中心成立后的第一個大型賽事節點。一個明顯的感知是本屆春季賽總決賽,聯盟合作伙伴的存在感很強。不僅出現在賽場的物料、直播鏡頭或社交平臺中,更通過與賽事深度融合的內容表達,成為生態中的一部分。
這種從植入到共創的轉變,正是PEL朝著「文化符號」目標努力的商業化體現。只有當賽事成為一個持續有看點、有話題、能連接情感的文化現象,聯盟的體量與吸引力才會不斷上升,大家常說的「蛋糕」才有可能做得更大。
當然在這種目標之下,聯盟也需要拿出實際的商業化機制和手段,為蛋糕匹配相應的盤子。劉胤汐強調聯盟、俱樂部與生態合作伙伴是利益共同體,「PEL一直在通過多元的機制與創新實踐,為整個生態創造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例如前文提到的《水滸春決》二路直播,除了是內容上的創新之外,也是聯盟商業化思路的進一步深化。在這個場景下,聯盟的合作伙伴、品牌不僅被自然嵌入解說語境,還參與到了直播間構造、互動話題和帶貨機制中,從而實現曝光、口碑與互動的多重回報。
與此同時,PEL也在不斷加碼其長期堅持的「競游聯動」策略。不管是游戲內的賽季主題皮膚、追光隊服、俱樂部定制物資、FMVP槍皮,還是游戲外的周邊衍生品,PEL在投放頻率、品質、豐富度上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本質上來說,競游聯動通過打通游戲和電競場景,結合多方資源做大蛋糕,從而為這個生態里的每一個參與者,包括選手、俱樂部、贊助商帶來更多紅利。最終,這也能反哺《和平精英》的生態,推動電競和游戲整體增長。
在電競中心的統籌下,這種內容、粉絲、商業「三位一體」的協同邏輯正在逐步清晰并落地,也標志著PEL生態建設邁入了更成熟的階段,也為「打造電競文化符號」這一長線愿景提供了支撐。
每個賽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拿下冠軍的廣州TT眾將,將在短暫休息之后繼續投入訓練;聯盟團隊也將在春季賽成功經驗上,為秋季賽投入工作。這樣一次次的循環中,PEL也在打造文化符號的這條路上,近一步,再近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