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真是幺蛾子不斷,打壓華為芯片沒多久,這次竟然就開始對自家的哈佛大學出手,要求趕走那些國際留學生。
可他沒想到,前腳他剛宣布,后腳中方就亮明立場,并且抓住了這招賢納士的好機會,從這可以看出中方的格局遠超美方。
那么特朗普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中方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
哈佛大學飛來橫禍
5月22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同時撤銷了學校維持多年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這道命令下達之后即刻生效。
這也就意味著,從2025-2026學年起,哈佛將無法再招收持有F類或J類簽證的國際新生。
這還沒算完,按照原本的說法,目前在哈佛就讀的近6800名國際學生,理論上也失去了合法身份的依托,必須在72小時內(nèi)找到其他有SEVP認證的學校轉(zhuǎn)學,否則就得離境。
這項決定直接震驚了美國教育界,更是制造了一場巨大的混亂和恐慌,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們,規(guī)劃好的未來瞬間變得模糊,而那些身在校園里的學生們,需要面對身份可能隨時失效的危機。
好在,加州奧克蘭的一位聯(lián)邦法官杰弗里·懷特及時批下了一份臨時暫停令,給了在校生們喘息之機,暫時阻止了72小時內(nèi)強制轉(zhuǎn)學的最壞局面。
但這突如其來的重擊,并不是沒有原因,其實特朗普政府與哈佛之間的梁子,已經(jīng)存在很久了,早在幾年前,白宮就沒少向哈佛喊話,提出改組管理層、調(diào)整招生策略等各種奇葩要求。
甚至還獅子大開口,要求哈佛交出國際學生的紀律記錄、參與抗議活動的名單等敏感信息,可哈佛并沒有妥協(xié),而是出了名的硬氣,多次以捍衛(wèi)“學術(shù)自由”為名,頂回了這些要求,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摩擦不斷升級。
隨著雙方的積怨越深,攻勢也就越猛,在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先是凍結(jié)了對哈佛高達22.6億美元的聯(lián)邦撥款,叫停了不少正在進行中的科研合同,甚至揚言要取消哈佛的免稅資格。
哈佛也不甘示弱,迅速反擊,將政府告上法庭,指控其行為“非法且具有報復性”,而這次特朗普對哈佛的國際學生出手,無疑是將雙方的矛盾再次升級。
更令人可笑的是,這次特朗普政府為這次禁令找的借口更是可笑,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公開列舉了哈佛的幾條“罪狀”:一是“反猶太主義”,二是“包庇恐怖主義,助長暴力活動”,三是所謂的“與中國合作”。
甚至還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哈佛在72小時內(nèi)交出過去五年內(nèi)所有外國學生涉嫌“非法”活動的信息,否則就別想恢復招收國際學生的“特權(quán)”。
這些指控,在許多人看來簡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哈佛對此感到十分頭疼,直接否認容易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掉入辯論的陷阱。
不得不說,校方近幾個月來一直小心翼翼,強調(diào)自己是教育機構(gòu),職責是教書育人,致力于在校園內(nèi)營造公平、包容的環(huán)境,在反猶問題上,哈佛也組建了工作組,試圖平息風波。
對于這些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些所謂的“罪狀”不過是特朗普政府找的政治借口,特朗普政府真正的目標,是哈佛自由主義和精英教育的招牌,攻擊哈佛,就是在攻擊他們所代表的價值觀:多元、包容、學術(shù)自由、國際交流。
他們想讓哈佛停止“反猶行為”,保護“白人學生”的權(quán)利,減少“與中國合作”帶來的所謂“風險”,歸根結(jié)底,這也反映出了美國國內(nèi)民粹思潮對精英階層和高等學府的強烈反彈與敵視。
禁令消息傳來,哈佛校園里自然是炸開了鍋,不少留學生在校方層面還沒立即發(fā)布官方聲明的時候,就開始緊急商議如何應對這場危機。
畢竟這涉及太多學生的未來和身份,必須拿出負責任的方案,但好在各學院負責人迅速給學生們發(fā)了郵件,傳遞的主要信息是“別慌,等學校的統(tǒng)一通知”。
說到底,估計沒人能想到政府能做得如此絕情,而且這個時間點選擇得太刁鉆了,許多已經(jīng)拿到哈佛錄取、放棄其他學校的同學,這時候想再申請別的學校幾乎不可能,最壞的情況,無疑是多年的努力白費,錄取通知書作廢。
當然,也有不少同學表現(xiàn)出“困惑”甚至“麻木”,因為特朗普政府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操作,大家經(jīng)歷得太多了,眼下所有人都只能觀望,等待校方的具體通知。
而在這其中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那些即將入學的新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短期項目學生,對于已經(jīng)在讀的學生,雖然有法官的臨時令暫時保住了身份,但未來卻充滿著不確定性。
除了學生,哈佛的教職員工也憂心忡忡,國際學生占哈佛總?cè)藬?shù)的27%,超過四分之一,他們是重要的科研力量,許多老師擔心,如果不能招收國際學生,許多實驗室會“人去樓空”,科研項目可能停滯。
之前凍結(jié)聯(lián)邦撥款的影響其實就不小,盡管哈佛有龐大的捐贈基金,但每年超過22億美元的聯(lián)邦科研撥款,是許多具體項目的命脈,可是這撥款一停,很多研究,特別是博士后和短期訪問學者的招聘,基本就停滯了。
面對自家學生、學者在海外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中方自然不可能沉默,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很快就出來表態(tài),語氣堅定而清晰。
核心意思包含幾層: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美方此舉是在開歷史倒車,損害的是美國自身的形象和信譽,而且中方一貫反對將教育合作政治化,這是原則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中方會堅定維護海外中國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quán)益,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保留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權(quán)利。
中方的這番話,既是給受影響的中國留學生吃定心丸,也是對美方釋放出明確信號:中方不會坐視不理。
那么,這場風波將如何收場?還不曾得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的這一套路依舊是典型的“極限施壓”。
這也是特朗普做生意的老手法了,目的就是先制造最大混亂,提出最苛刻的條件,讓對方方寸大亂,然后再根據(jù)情況后退一步,最終達成的結(jié)果往往比最初的目標要低。
可根據(jù)眼下的情況來看,特朗普政府除了虛張聲勢,手里的牌并不多,他們并沒有推動國會立法,也沒有發(fā)動更多政治盟友。
這次的禁令,從法律角度看,很可能違反美國聯(lián)邦憲法,哈佛一旦真的走聯(lián)邦法院的法律程序,勝算還是不小的,所以短期內(nèi)制造恐慌是必然的,但長期來看,如果特朗普不給臺階下,哈佛硬剛到底,法律很可能站在哈佛一邊。
當然指望中方幾句話就讓特朗普政府改變主意,不太現(xiàn)實,畢竟美國教育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越高,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就越會打折扣,這恰恰為其他地方提供了機會。
對中國來說,這正是招賢納士的良機,據(jù)報道,香港和澳門的一些高校已經(jīng)迅速行動,表示歡迎受此事件影響的學生轉(zhuǎn)學或申請。
這場看似聚焦教育的摩擦,實則對全球人才競爭格局有著很大的影響,誰能提供更穩(wěn)定、更開放、更具吸引力的發(fā)展環(huán)境,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jù)高地。
特朗普政府的這次舉動,看似強硬,實則可能是在自斷臂膀,而中國如果能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務實的政策擁抱全球英才,那么這次“危機”,或許真能孕育出重塑人才流向的“轉(zhuǎn)機”。
參考信源
界面新聞2025-05-23——加州聯(lián)邦法官緊急出手,特朗普取消哈佛留學生合法身份行為被叫停
每日經(jīng)濟新聞2025-05-23——特朗普政府下令!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現(xiàn)有留學生面臨驅(qū)逐危機,學?;貞捍伺e“違法”
新華社2025-05-23——哈佛大學就禁止招收國際學生政策起訴特朗普政府
新華社2025-04-16——從斷供到威脅收稅,特朗普政府與哈佛鬧大了
觀察者網(wǎng)2025-05-23——丁文:我在哈佛正好好上著學,特朗普的禁令來了……
光明網(wǎng)2025-05-23——外交部回應美政府拿哈佛開刀:將堅定維護海外中國學生、學者的正當合法權(quán)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