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央視首次披露的飛行畫面顯示,彩虹-7無人機在西北某試驗場完成第19次隱身突防測試,距離地面防空雷達僅40公里未被鎖定 。這款翼展27.3米的飛翼式無人機被國際軍事觀察家稱為"中國版B21",其最大航程超過1萬公里,可連續飛行16小時,從海南島起飛能覆蓋關島基地 。
彩虹-7的隱身設計直接對標美軍B21轟炸機。機身采用無垂尾飛翼布局,機頭鷹嘴狀造型使雷達波無法原路返回,背部進氣口設計消除傳統發動機進氣道產生的雷達反射 。機身表面覆蓋吸波涂料,所有檢修口蓋和彈艙都進行隱身處理,雷達反射面積僅0.01平方米,相當于一只海鷗大小 。2024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實機證明,該機已具備量產條件 。
與B21的差異體現在任務定位。彩虹-7內置彈艙可攜帶兩噸彈藥,包括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和"射手"系列精確制導武器,但主要功能仍是戰略偵察 。該機配備的氮化鎵雷達能識別900公里外的航母輪廓,并通過量子通信系統在0.3秒內將目標參數傳輸給后方導彈部隊 。美國《防務新聞 》指出,彩虹-7的電子偵察系統可截獲F-35的雷達信號,這是B21尚未公開的能力 。
協同作戰能力成為最大亮點。彩虹-7能與殲-20實現"有人機+無人機"編隊,前出偵察距離達800公里,相當于將五代機的感知范圍擴展三倍 。在2025年南海演習中,彩虹-7引導東風-26導彈成功命中移動靶船,驗證了"偵察-打擊"閉環體系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評估,該機部署后將迫使航母戰斗群后撤1200公里 。
技術突破帶來生產優勢。彩虹-7采用脈動生產線,單架建造成本約1.2億美元,僅為B21的四分之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證實,該機已獲得東南亞某國12架訂單,開創隱身無人機出口先例 。日本防衛研究所報告顯示,彩虹-7的16000米巡航高度超越所有現役防空導彈攔截范圍 。
從太平洋偵察到南海制空,這種"隱身+超遠程"的組合將如何改寫現代空戰規則?點擊評論區,用你的專業知識預測下一代無人機的進化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