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4日晚,第7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法國南部城市戛納落下帷幕,為期12天的電影盛宴畫上了句號。在這半個月里,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匯聚于此,用一部部精彩影片展現了電影藝術的魅力,探討電影行業的未來。
本屆戛納電影節的一大亮點是其豐富多元的影片陣容,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涵蓋多種題材與風格,最終,由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執導的影片《普通事故》獲得最佳電影金棕櫚大獎。畢贛憑借與易烊千璽、舒淇合作的《狂野時代》拿下戛納特別獎;巴西導演小克萊伯·門多薩《密探》摘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二項大獎;而挪威導演約阿希姆·提爾《情感價值》則 獲得評委團大獎。
捧得本屆戛納主競賽單元特別獎,《狂野時代》成為繼了2015年的侯孝賢(《聶隱娘》最佳導演獎)后,10年來首位在戛納主競賽單元獲獎的華語導演。而就在幾天前的戛納媒體見面會上,畢贛還曾提到,自己的創作受到了侯孝賢導演的影響。
據公開信息顯示,戛納主競賽單元特別獎是電影節針對主競賽單元中具有獨特藝術探索或突破性表達的影片所頒發的獎項。由此可見,畢贛藏在《狂野時代》中令人目眩神迷的“藝術野心”,無疑讓評委們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在獲獎后的評委見面會上,對于為什么給畢贛的《狂野時代》一個特別獎的提問,朱麗葉·比諾什表示,這個獎是“新設的”,對影片的認可也不吝贊美之詞,“這是一個我們創造的獎,作為評委會主席我是可以提出一些想法的,提了以后評委們再一起決定行或不行。這部電影很有創意,關于夢,非常特別。當然很多電影都有其特別之處,但這部在視覺上真的讓我大為驚嘆,很棒。所有評委都同意‘特別獎’這個主意。”她透露,雖然這部電影敘事有些晦澀,有夢境,還有一些潛臺詞,需要觀眾們去細細揣摩,但這正是它的獨特之處,能讓人發掘自己內心的一些東西。“它很打動我,雖然我說不清楚具體是什么,我希望通過一個獎來分享我的感受。”
圖片來源:電影《狂野時代》官方微博
《狂野時代》以“視覺故事、聽覺故事、味覺故事、嗅覺故事、觸覺故事、意識故事”這六個故事篇章,通過默片、諜戰片、文藝片、黑幫片等,講述了在一個人類已經不再做夢的世界里,易烊千璽飾演的“怪物”依然整日沉迷于夢的幻覺中,他迷失了。而舒淇飾演的女人可以看清幻覺,于是她潛入了他的夢中去尋找……此后百年間,場景穿梭于二戰黑色電影、寺廟、黑幫世界等,易烊千璽角色不斷重生。兩人在意識之海冒險,直面科技對人性的沖擊,叩問靈魂本質。
5月23日,《狂野時代》在戛納進行了全球首映。映后現場掌聲雷動,鼓掌長達數分鐘,而評委們的反應和評價也呈現出多元的態勢。《衛報》首席影評人彼得·布萊德肖同樣給出了極高評價,打出四星(滿分五星)。他認為這部電影大膽且極具雄心,在視覺呈現上令人拍案叫絕,充滿了迷幻與眩暈感,有著擁抱幻覺、非真實與夢境的升華意義。盡管他對片中仿默片風格的處理稍有保留,但仍強調這是一部真正具有深厚藝術造詣的作品。
而《國際銀幕》的影評人李·馬歇爾則對影片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他覺得《狂野時代》將電影史重構為一個20世紀的怪獸故事,在六個看似沒有明確聯系的時間段中展開。影片布景和特效令人目不暇接,涉及多種電影類型和風格,雖然觀影過程有時會讓人感到精疲力竭,但不可否認這是一部令人難忘且能讓人興奮的作品。
圖片來源:電影《狂野時代》官方微博
電影剛放映結束,網上也隨即出現了大量深奧、抽象、用詞繁復考究、學術氣息極濃的快評。此前給出的“藝術電影”的定位非常準確,《狂野時代》構建出充滿詩意與奇幻色彩的夢境世界。幾個故事盡管類型不同,設定也別具一格,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或許是一個充滿象征意味的長鏡頭,或許是一段打破常規的剪輯節奏,又或許是某個突如其來的奇幻場景。畢贛用視聽建構隱喻,每個故事都有不少神來之筆般的鏡頭,當觀眾抽絲剝繭,終于理解這套復雜的象征系統時,一個蘊含著哲學思辨與藝術想象的全新世界,便在眼前豁然開朗。這部作品不僅是對電影藝術的禮贊,更是畢贛以獨特視角對人類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
在當代華語影壇,畢贛是一個獨特且醒目的存在。1989年,他出生于貴州凱里這座氤氳著潮濕與神秘氣息的小城,此后,便以一系列極具個人風格的作品,在世界影壇留下了獨屬于自己的深刻印記。
畢贛的電影創作之路起步于學生時代,那時的他就已顯露出非凡的創作熱情與才華,陸續拍出《老虎》《金剛經》等短片。2015年,他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這部電影堪稱他的成名作,為他一舉贏下眾多榮譽和佳評,包括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導演銀豹獎、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等。2018年,畢贛推出第二部長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影片延續他一貫的詩意風格,卻大膽打破傳統線性敘事結構,以碎片化、意識流的方式徐徐展開故事。此后,2022年上映的短片《破碎太陽之心》,講述黑貓為小女孩尋找世間美好之物的故事。
縱觀畢贛的作品,不難發現他始終堅守獨特的美學風格與創作理念。他深受前蘇聯導演塔可夫斯基和西方現代主義電影影響,卻能巧妙融入貴州山地特色,將凱里打造成充滿魔幻色彩的“精神原鄉”。他不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執著于探索電影藝術邊界,以奇幻意象解構現實邏輯,賦予電影寓言般深度;打破常規敘事,以詩性邏輯重構時空,讓觀眾在破碎時空與迷離故事中感受電影的魅力,思考存在的意義。法國權威電影媒體曾這樣評價畢贛,“他的作品創造了一種強有力的新魔幻現實主義,有時令人費解,卻每一刻都讓人著迷。”
由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執導的《普通事故》
在第78屆戛納電影節上,亞洲電影的表現可謂大放異彩,成為全球影壇關注的焦點。從入圍影片的多元題材,到獲獎作品的深度與創新,亞洲電影正以獨特的姿態在國際舞臺上書寫新的篇章。除了畢贛的《狂野時代》,斬獲金棕櫚獎、由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執導的《普通事故》亦是可圈可點,影片借助故事揭示極權與體制之惡對底層人物的影響,對生活進行了細膩而深刻的刻畫,探討正義、寬恕、人性善惡等深刻主題,讓觀眾在觀影后不禁對社會與人性展開思考。
影片以公路片為框架,講述了一個充滿意外與反轉的故事。一位父親在夜晚開車載著臨盆的妻子和小女兒回家,途中不慎撞死流浪狗,汽車故障后前往附近倉庫求助。倉庫工人瓦希德聽到父親假肢的吱吱聲,誤以為他是多年前在監獄里折磨自己的情報官員,于是將其綁架并打算活埋。在動手前,瓦希德對其身份產生懷疑,聯系其他前囚犯來確認,由此聚集了婚禮攝影師希瓦、新娘戈勒魯赫及其新郎,還有沖動的哈米德等人。眾人帶著被綁架者四處奔波,過程中被綁架者的妻子羊水破裂,他們又不得不緊急送她去醫院,一路上經歷車禍、迷路等一系列意外,每個人物的性格和命運也因此發生巨大變化。
《普通事故》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對人性復雜面的深刻挖掘。影片中的人物都有著痛苦的過去,被囚禁、折磨的經歷讓他們心中充滿仇恨,當復仇的機會意外出現,心底洶涌的暴力被瞬間勾起。但在故事推進中,人性的善意并未被仇恨完全吞噬。例如,眾人在送被綁架者妻子去醫院的過程中,盡管仍不確定他是否是仇人,卻還是選擇先救人,這種在仇恨與善良間的掙扎抉擇,使人物形象豐滿立體,也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復雜多面。
值得關注的是,賈法·帕納西曾在2000年憑借《生命的圓圈》拿下威尼斯金獅,2015年又憑《出租車》拿下柏林金熊,如今摘得金棕櫚,這位伊朗導演已經獲得了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大滿貫。
除此之外,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還有另一大變化值得關注,電影節“拒絕”了部分早已功成名就的老導演,提拔一批新導演首次入圍,并繼續鞏固創作成熟期的導演在戛納。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再次向世界彰顯了其對年輕一代電影人的堅定支持與信任。這一單元有著別具一格的選片標準,只接受短片和第一、第二部長片的投遞 ,如此設定,為初出茅廬或嶄露頭角不久的電影人提供了寶貴的展示機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電影世界里,年輕電影人常常面臨著諸多困境,缺乏資源、人脈以及曝光機會是他們共同的難題。而影評人周單元就像是一座橋梁,連接起他們與世界影壇,讓他們的才華得以被看見。可見,這個藝術電影圣殿的地位,推動電影藝術在世界范圍內結構性換血。
首次入圍的奧利維爾·拉克謝(《接近終點》)、卡拉·西蒙(《朝圣》)、畢贛(《狂野時代》)、奧利弗·赫曼紐斯(《時光留聲》)等80后導演都拿出了不俗的作品。這些年輕電影人在創作時不受傳統電影套路束縛,勇于嘗試新敘事結構、表現手法和主題挖掘。他們用作品訴說自己對世界的理解與感悟,而影評人周單元為他們提供了擴音器,讓世界聽見他們的聲音。
影評人周單元對年輕電影人的支持,不僅體現在獎項評選上,還在于為他們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讓他們與資深電影人、制片人、發行商等建立聯系,獲得更多創作和發展機會。這種支持,是對電影藝術未來的投資,激勵著更多年輕人投身電影創作,為電影世界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與創新活力 。相信在戛納影評人周單元的助力下,年輕一代電影人將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推動電影藝術不斷向前發展,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華語新片《左撇子女孩》
在戛納影評人周單元,亞洲電影亦成績斐然。華語新片《左撇子女孩》榮獲影評人周單元發行獎,影片由鄒時擎執導,肖恩·貝克編劇,獨特的家庭題材搭配細膩的情感刻畫,贏得了評審團的青睞,也讓華語電影在戛納的舞臺上多了一抹亮色。而泰國導演林金偉的首部長片《有用的鬼》更是斬獲評審團大獎這一單元最高榮譽。影片講述了年輕人March的妻子Nat去世后靈魂附身吸塵器,同時工廠鬧鬼,Nat試圖解決問題的故事。評審團評價其為一部勇敢且獨立的作品,巧妙融合幽默、政治評論和深刻人性,展現出既個人化又具普遍共鳴的電影世界 ,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內涵,為亞洲電影的多樣性提供了有力注腳。
泰國導演林金偉的首部長片《有用的鬼》
可以窺見的是,亞洲電影在本屆戛納的表現十分亮眼,其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亞洲電影人不斷在創作上求新求變,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東方敘事風格,而是積極融合全球流行的電影元素,如《狂野時代》將科幻與東方哲學相融合,讓西方觀眾也能在充滿東方韻味的故事中找到共鳴。這種創新意識使得亞洲電影在內容上更具吸引力,能夠滿足國際觀眾日益多元化的觀影需求。另一方面,亞洲電影產業近年來在制作水平上大幅提升,從攝影、剪輯到特效制作等各個環節,都逐漸與國際接軌。充足的資金投入、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為高質量影片的產出提供了堅實保障,使得亞洲電影在技術層面上不遜色于歐美電影,從而在國際電影節的競爭中更具底氣。
從市場角度來看,亞洲電影在戛納的成功也反映出全球電影市場格局的悄然變化。隨著亞洲經濟的發展,亞洲電影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也逐漸成為全球電影產業不容小覷的力量。這不僅為亞洲電影的制作提供了更廣闊的資金來源,也促使國際電影市場對亞洲電影的關注度持續提升。亞洲電影于戛納所斬獲的佳績,或將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投入,進一步推動亞洲電影產業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以下是第7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要獲獎名單: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最佳影片:《普通事故》,賈法·帕納西導演
評審團大獎:《情感價值》,約阿希姆·提爾導演
最佳導演:小克萊伯·門多薩,《密探》
最佳編劇:達內兄弟,《年輕母親之家》
最佳男演員:瓦格納·馬拉,《密探》
最佳女演員:納迪亞.梅利蒂,《最小的女兒》
評審團獎(雙黃):《接近終點》,奧利維爾.拉克謝導演;《望向太陽》,瑪莎.施林斯基導演
特別獎:《狂野時代》畢贛
短片金棕櫚:《我很高興你現在死了》,托菲克.巴霍姆導演
短片特別榮譽獎:《阿里》,阿德南·拉杰夫導演
一種關注單元
一種關注大獎:《弗拉明戈的神秘眼神》,迭戈·塞斯佩德斯導演
評審團獎:《詩人》,西蒙·梅薩·索托導演
最佳導演:阿拉伯·納賽爾、泰山·納賽爾,《加沙往事》
最佳男演員:弗蘭克·迪蘭,《街頭頑童》
最佳女演員:克萊奧·迪亞拉,《笑刃荒途》
最佳劇本:《后座》,哈利·萊頓導演
金攝影機(表彰首部導演作品)
金攝影機獎:《總統的蛋糕》,哈桑·哈迪導演
金攝影機獎特別榮譽獎:《父影之下》,阿基諾拉·戴維斯導演
■導演雙周單元
劇作家和作曲家協會獎:《狐步》
歐洲電影獎:《狐步》
觀眾選擇獎:《總統的蛋糕》
■影評人周單元
影評人周單元大獎:《有用的鬼》
法國文創協會選擇獎:《近鄉記》
新星獎:西奧多·佩爾蘭《尼諾》
短片發現獎:《礦脈》
發行獎:《左撇子女孩》劇作家和作曲家
協會獎:《無夢之城》Canal+電視臺短片獎:《愛欲創世》
■青年電影單元
電影基金會一等獎:《初夏》
電影基金會二等獎:《升旗手》
電影基金會三等獎:《三月凜冬》、《姜汁男孩》
福布斯中國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精彩資訊永不錯過
長按圖片掃碼下載福布斯中文版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