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紅包
文/石清華
遠在他鄉的兒媳婦田慧即將生日,商定由婆婆白云發紅包,祝其生日快樂。
過了幾天,忽然想起這件事,怕忘記了,問白云發了沒有。
發了,還說發過去田慧不收,說紅包有點大不好意思收,沿路返回。
白云說:“媽媽發給女兒的紅包,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如果不收,媽媽就生氣了。”
但田慧仍不肯收,白云要兒子給妻子做工作,往來幾次才收下。
有紅包可收,一般人都是喜出望外、不由分說,先收下再說。兒媳婦卻拒收紅包,因而感慨良多。
從古到今,一般家庭的公媳、婆媳關系大約都不融洽。尤其是婆媳關系,常常聽人說“婆婆媳婦是兩家,走在一起就吵架。”如果不爭不吵、各行其是的就算不錯了,有一些是劍拔弩張的。出口對罵、拳腳相向的也不是稀奇,如親生女兒一樣相處的則傳為新聞。
白云與田慧相處時間不多,從那幾次短暫的相處之中可看出她們關系很好,不是母女,勝似母女。
記得她與兒子談朋友一段時間后,有次出差路過,說代表兒子來看我們,也許還有別的意思吧。首次來我家。我們向兒子打探,準備了她喜歡吃的,如羊腳、土雞等。我與白云高度戒備、全力以赴,生怕有什么不如意而使準兒媳婦不高興。田慧看我們使出渾身解數,忙得額頭冒汗。站在一旁觀看時即躍躍欲試,想幫個忙,似乎不好開口。在白云炒羊腳時,她不慌不忙走到廚房,輕言細語地對白云說:“媽,您休息會兒,我來炒。”
白云求之不得,即使做得不好吃,自己的責任也小多了。但不好意思要剛進門的準兒媳婦炒菜,仍然堅持要炒。
田慧瞄了一下白云的眼神,微微一笑:“媽,我在家經常炒菜,參加工作后,我們租住在一起的兩個同事,基本上都是我做的飯菜,她們幾乎沒有例外地都說飯菜很好吃。”
白云笑在心底、喜上眉梢地退位。不一會兒,田慧把飯菜都做好了,三人圍桌而坐,吃著世界上最好的美味。細嚼慢咽時,不覺憶起了他人介紹,她媽媽廚藝很高、勤勞能干,不由得感嘆:強將手下無弱兵啊。
兒子結婚時,兒媳婦積極支持婚慶簡辦:親朋好友聚一聚、聊一聊,反對繁冗的禮儀、鋪張浪費、爭個虛面子。孫子“哇哇哇”地報到后,在每周一次的視頻中,從兒媳婦身上看到了中華文化幾千年的優良傳統:賢妻良母。
在中國的廣大地區,無論貧富貴賤,公公、婆婆大多都在為兒女、孫子作無私地奉獻,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即使如此,卻有些公公、婆婆說兒媳婦的不是。兒女、尤其是兒媳婦,也覺得爺爺奶奶的奉獻是應該的。有的子孫們是在不斷地向長輩索取,直到油盡燈枯。沒聽說公公、公婆給兒媳婦錢不要的,有些兒媳婦是希望多多益善。我們的田慧卻不肯要公婆給的錢,由此產生了一些聯想。
首先是觀念先進。田慧985本碩連讀,畢業大約屬于高級知識分子了吧。這樣的人沒有先進觀念也可以,有先進觀念理所當然。不同的人生觀,自然會有不一樣的觀念。田慧聰明能干,有很強的獨立謀生能力。認為父母已經給了很多,工作之后還向父母索取是無能的表現,要憑自己的努力工作,過上比前輩更好的生活。
其次是取財有道。錢可是個好東西,誰都需要,誰都喜歡。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一切為了錢也是萬萬不可的。對此,古代賢人已說得很明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田慧肯定需要錢,但只拿來歷明確、合理合法合情的錢。公婆給兒媳婦生日一個紅包,當然可以,但她認為給多了,可見她心中有個尺度。由此推測,她無論做什么,都心中有數:有情有理有度。大約只有較高素質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三是不能小覷。人生在世,就得有骨氣,活得堂堂正正。古曾說:“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兒媳婦,對此已有很深刻的見解。公公、公婆就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應善待他們,盡己之能孝敬他們,他們給自己的家一些幫助當然可以但不能隨便就要,叫人給看扁了,尤其是公婆。她可能已經明白:恰當地處理好各方關系,才能和睦相處,才能有家庭的歡樂、幸福。
田慧,既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上孝下慈中敬夫,又有與時俱進的觀念:愛崗敬業爭上游。有如此優秀的兒媳婦,我們簡直就是世上最幸福的老人。
曾有人說家有壞女人,禍及十代子孫,家有好媳婦,三輩人有福。看來我們有福,也定然會家族興旺。
(2020年9月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