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狂飆,略微緩緩,跑得更遠。
好一招,以退為進!
5月22日,理想汽車被曝,將全年銷量目標從年初設定的70萬輛下調至64萬輛,引發高度關注。不僅如此,其還將適度進行成本控制。
5月23日,理想汽車港股股價一度沖高至117.5港元,后出現回落,報收113.5港元,上漲1.07%。
01
作為新勢力陣營中首家實現盈利且曾長期穩居新勢力銷冠的上市車企,理想汽車此番看似“保守”的調整,折射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正在發生劇變。
《汽車K線》了解到,對于此事理想汽車官方回應“不予置評”。而這種既不否認也不肯定的答復,反倒令外界更容易相信這一調整的真實性。
據悉,理想汽車內部已決定將今年排產目標調整至64萬輛。作為根據訂單排產的新勢力車企,這意味著對全年銷量目標的下調。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將增程L系列車型目標從至少56萬輛降至52萬輛,包含MEGA和i系列在內的純電產品目標則從5萬輛大幅提升至12萬輛。
目標調整后,理想汽車增程與純電車型占比分別為81.25%和18.75%,純電產品占比顯著提升。
02
2024年,理想汽車以銷量突破50萬輛的表現登頂新勢力銷冠,領先華為鴻蒙智行軍團。當時,理想增程車型占比高達98%。
進入2025年,傳統上市車企,如吉利、比亞迪、長城汽車、奇瑞汽車等普遍在插電混動、增程產品上發力,加上華為鴻蒙智行產品陣容不斷擴充,理想汽車銷量表現隨之開始出現波動。
早在今年3月,就有券商機構對此表現出擔憂,認為從銷量、毛利和費用等維度來看,今年理想面臨較大挑戰。
交銀國際的分析師認為,理想的增程L系列逐漸從“增量走向存量競爭”。
2025年,汽車市場會有更多增程競品推出,如領克900、問界M8……勢必將對理想汽車50萬輛增程基本盤,形成沖擊。
03
增程混動路線曾被業界視為過渡技術,如今卻成為中國車企新能源主流的動力路徑選擇之一。
極氪、智己、小鵬等品牌紛紛打算推出增程車型,增程、插混和純電長期共存已成為行業共識。甚至,看不上增程的德國車企,已經有在華合資公司——上汽大眾,2026年也將推出首款增程式車型ERA。
這意味著,理想L系列產品將不僅僅受到零跑、問界以及深藍等新能源品牌增程產品的直接沖擊。
今年1~4月,理想汽車累計交付12.68萬輛,同比僅上漲19.41%,為“蔚小理零”漲幅最低。
若以原70萬輛銷量目標計算,前四個月理想汽車目標完成率僅18.11%,這就意味著今年余下時間,理想汽車必須每月交付超7萬輛才能達成目標,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知進退”不失為明智之舉,既讓其目標完成度上進至20%,也能讓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有更多精力放在企業技術前瞻和戰略方向上,比如AI和芯片等。
04
從新勢力交付量排名看,曾穩居第一的理想汽車,今年已經先后被小鵬汽車和被譽為“半價理想”的零跑汽車超越,直接反映出理想汽車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
理想汽車內部也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發布2025年一季度財報前,主動調低銷量目標,一方面可以看作是理想應對愈發激烈的增程市場的防御性策略。
同時也是其加速進軍純電賽道的主動調整;另一方面,也給資本市場降低預期,以免后續出現較大波動。
在此之前,由于MEGA市場表現不佳,理想汽車的首次“觸電”失利。
盡管2025年“智駕煥新版”MEGA Ultra在3月21日開啟預定后,訂單量超出預期,但在高端純電MPV市場,MEGA面對的是極氪009、小鵬X9、比亞迪騰勢(參數丨圖片)等競品,依然爭奪非常激烈。
不過,純電i系列的推出被寄予厚望,尤其是對標特斯拉Model Y的理想i6,被視為拉動理想純電產品銷量的關鍵。
或因此,理想內部對純電銷量的預期從“謹慎驗證”轉向“主動加碼”,反映出戰略重心正在發生實質性轉變。
05
除了“拼命”也要殺入純電動賽道外,今年4月1日,理想汽車正式宣布對銷售與服務群組進行全方位架構調整,核心內容包括成立東、西、南、北、中五大銷售“戰區”,取消單一零售負責人職位,并強化區域化市場策略。
另外,理想汽車計劃年內將超充站增至4000座;還要將門店總數突破800家,以覆蓋四五線城市。
這些舉措正是理想汽車為應對新能源市場競爭加劇、平衡增程與純電產品布局的戰略回應,加速下沉,降本增效。
面對汽車行業持續劇變,理想汽車主動下調銷量目標,既向內傳遞了市場挑戰嚴峻的信號,也對外釋放這個高端新勢力帶頭大哥對行業預期,不甚樂觀。
Views of AutosKline:
對于一家企業,速度與質量同樣重要。但在企業的初創階段、成長階段,速度往往比質量顯得更加重要。
這在發展瞬息萬變、競爭極為激烈的中國汽車產業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理想汽車聰明的就是,創業之初以增程這一相對簡單的技術路徑迅速鋪開,待品牌站穩腳跟、產品初具規模化后,回過頭來補足“質量”這一課,完成從野蠻生長到充實內涵的過渡。
當然,這里說的質量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產品質量,而是包括技術路徑、內部管理、品牌戰略等多個維度。從而是組織機構、產品品質實現“夠用就好”到“足夠好用”的跨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