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豆包上了視頻通話。
終于完成了去年12月火山大會上畫的餅。
而我在看到這個消息之后,第一個告訴的人,不是AI發(fā)燒友的朋友,也不是群友,而是。
我媽。
我是安徽的,但自從18歲上大學(xué)后,我就一直在外漂泊,3年湛江、1年深圳、7年北京、2年天津、然后又回到了北京。
這十幾年,我回家的次數(shù),其實屈指可數(shù),幾乎每年只會回家兩次,一次是國慶節(jié),一次是過年,然后繼續(xù)回到生活的軌跡上。
特別是現(xiàn)在越來越忙,每天幾乎跟陀螺一樣,睡眠都不夠,跟我媽的交流也越來越少。
我不在家的日子里,我媽就一個人在老家的家里待著。我爸常年住在工廠里,每個月幾乎都不回來一次,這些年家里常年就只有我媽一個人。
其實坦率的講,我媽不是個排斥新事物的人,她挺樂意接受新東西的。
我每次回家,總會帶些電子產(chǎn)品回去。比如我淘汰的小米14Ultra,給她打太極的時候拍照完,還有閑置的不用電腦,還有一堆亂七八糟我自己用的挺爽的智能家電,比如掃地機器人啥的。
她雖然嘴上經(jīng)常說:“家里又不大,用不著這些”,但東西一旦到了家,她比誰都稀罕,總想試試,又害怕弄壞,說明書又很復(fù)雜,所以每次就跟我:“你教我一次吧,我記下來,以后就不麻煩你了。”
但說實話,那些家電啥的,小毛病和各種出錯挺多的,就掃地機器人來說,要么毛卡住了,要么水箱沒水了,要么你的邊刷卷了,還有怎么設(shè)置虛擬墻等等。
每一次,我教完之后,她還是會忘,尤其是那些步驟繁瑣的東西,隔三差五又變成了擺設(shè),成了她嘴里一句:“算了,你下次回來再弄吧。”
這些年,我媽很少主動給我打電話,她總怕自己電話來的時機不好,影響我工作。
有時候我在電話里問她:“家里那個機器人你用著咋樣?” 她總是說,“挺好的,挺好用的。”
但我每次回家,卻總能在柜子角落看到那些落了灰的機器人、音箱和閑置的pad啥的。
其實她不是真的不想用,而是遇到了小問題,想問卻又不好意思問我,所以,寧愿等幾個月,等到我回家了再一次性解決。
而這種場景,才是我覺得,最應(yīng)該交給AI的場景。
讓每個人,不止是一線城市的極客每天享受AI Coding的樂趣,也應(yīng)該,讓每個普普通通的你我,你我的家人,享受到AI的樂趣。
所以我看到豆包更新視頻通話以后,第一時間說的那句話是:
“媽,以后你遇到一些問題,可以開個視頻通話問問豆包,很好用,別總是等我回家,她可以幫你解決的。”
真的,這才是我覺得,科技發(fā)展的意義。
我們總以為科技只是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但其實科技也能幫我們彌補這些距離,讓那些本來無法照顧到的人和事,被更溫柔地照顧到。
不過這句話發(fā)出去以后,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媽沒有找到,豆包的視頻通話在哪里。。。
所以,為了讓我媽看懂,我又做了一個使用說明書。
這個手冊果然很有效,我媽她,很快就用上了。
她用上之后,干的第一個事,就是把我之前留給她的舊手機給重置了,因為我1個月前寄給她的時候,我說了一句,媽你到時候重置一下再用,她說好。
然后就一直擱置了,后來我才知道,她真的不會重置,我也確實沒有考慮周全。
我有時候在想,我們這些年輕人,總是在科技上越來越往前跑,但卻忽略了在我們身后慢慢落下的親人們。
我媽不是不想跟上,而是沒人耐心地陪她們一步步走過這條路。
但是這一次,她借助豆包,終于,在自己的努力下,把重置手機這件事,完成了。
當(dāng)她給我發(fā)語音時,聲音里透著前所未有的開心:“我按你說的那個手冊,問了下豆包,很簡單,它還真一步一步教我弄好了。”
我問她是怎么弄的,她給我大概講了一遍,我自己錄了個屏復(fù)現(xiàn)了一下,給大家看看,真的非常簡單。
豆包真的很耐心,同時,我也很少見到像豆包這么耐心的孩子。
后來,她有跟我說,那個豆包還會認花。
她下樓去遛彎兒,看見小區(qū)花壇里新種了幾盆花,長得挺漂亮的,但一直不知道是啥。
剛才試著跟豆包視頻通話,它居然一下就認出來了,還說講了好多養(yǎng)花的方法,還問我媽,是不是在家里也想養(yǎng)這些花。
我媽說,比你貼心多了。
她好像,開始頻繁的用起了豆包起來,她好像,開始對這個世界,重新有了好奇。
其實,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自己這兩天也是,好像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好奇。
比如之前朋友送了我一個保健品,我沒看懂是個啥,所以一直就放在那。然后今天想起來了,問了下豆包,它告訴我,是南極磷蝦油。
但我同時也在思考,在困惑,識別花這個事情,拍照提問也能干,我曾經(jīng)也教過我媽用拍照問,但是,為什么,我教完以后,她并沒有用起來,并沒有感受到AI的魅力呢?
我也簡單問了一下我媽。
最后我覺得,最大的阻礙,還是麻煩。
對于年齡大一些人的人、或者對于手機沒有那么了解的人,其實他們可能從來沒有習(xí)慣主動拍照再上傳這個行為。
對于我們來說,可能就是幾秒鐘的事,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卻是一系列需要仔細考慮的動作:
我要拍哪個角度?
拍好了還要上傳到哪里?
圖片上傳后,要怎么提問呢?
其實每一步,都需要一定的主動性和學(xué)習(xí)成本。
而視頻通話不太一樣。
這種天然帶來的互動感和陪伴感,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在跟一個“懂事”的人在實時交流。
不需要拍照、不需要上傳,只需要打開攝像頭對準目標(biāo),就可以一邊聊天一邊得到答案。
而且不需要打字,只需要說話就行,打字對于他們來說,其實也不是一個與生俱來的東西,他們的前半生,只有說話,還有寫字。
現(xiàn)在,他們心理上的壓力一下就沒了。
所以,對視頻通話的接受度,要比拍照問高太多了。
后來,當(dāng)天晚上,我媽跟我說,她把豆包給外婆也裝上了,而怎么安裝豆包這件事,也是豆包一步一步教的。
她說,自從去年外公走了之后,外婆一個人也挺孤單的,有個能陪她聊聊天的小家伙,還能解決一些問題,也挺好的。
最后她接了一句,下次你回來啊,就好好在家休息休息,其他那些小事,現(xiàn)在豆包都能幫我搞定,你主意好身體,一定別熬夜。
她說得很輕松,我聽著卻有點鼻子酸酸的。
我忽然想起小時候?qū)W騎自行車,我媽一步步地扶著車子,小心翼翼地跟著我的那天。
每個人,都終會老去,而現(xiàn)在,好像輪到我用另外一種方式陪伴她了。
真正有溫度的科技,就是能耐心地陪伴每一個普通的人,陪伴在我們身邊最親最愛的人身邊,讓他們也能平等地享受到這個時代最溫柔的饋贈。
我們總說科技拉遠了人與人的距離。
可其實,有些時候。
它也可以讓那些原本漸漸被忽略的距離。
悄悄地縮短。
以上,既然看到這里了,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贊、在看、轉(zhuǎn)發(fā)三連吧,如果想第一時間收到推送,也可以給我個星標(biāo)?~謝謝你看我的文章,我們,下次再見。
>/ 作者:卡茲克
>/ 投稿或爆料,請聯(lián)系郵箱:wzglyay@virxact.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