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雙一流”戰(zhàn)略實施以來,各地高校可謂“求賢若渴”。除了在國內(nèi)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之外,高校更是將眼光轉(zhuǎn)向了海外,尋求“海外高層次人才”。僅2025年初至今,就有多所院校官宣了海外院士或外籍院士全職加盟的消息。
其中就包括,華南理工大學近日發(fā)布: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Yiannis Vardaxoglou教授將全職加盟該校微電子學院,并于2025年5月起擔任微電子學院學術院長。
據(jù)了解,Yiannis 教授除了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的身份外,他還是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FIET)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終身會士(Life FIEEE),在拉夫堡大學創(chuàng)立了有36年歷史的無線通信研究組(WiCR),并建立了移動通信研究中心(CMCR),其團隊更是在尖端無線通信技術領域開展了廣泛研究并取得了卓越成就。
而這樣一位國際知名的無線通信領域?qū)<?/strong>能夠加盟華工微電子學院,既是為該校在超材料、天線技術和6G通信領域的研究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為該校師生帶來了豐富的國際學術資源。
實際上,不僅僅是新加入的Yiannis 教授,華工還擁有許多海內(nèi)外高層次人才。例如吳碩賢、曹鏞、馬於光、賴遠明等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鏡堂、陳克復、李立浧等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程亮等5位其他國家院士。
而這些海內(nèi)外頂尖學者既是學術領域的“天花板”,可以帶來國際前沿技術及跨學科視野;也是人才培養(yǎng)的“領航員”,能引領青年教師成長,革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全球競爭力。
獲得有人覺得“院士”的頂尖資源研究生都不一定接觸的到,本科生又如何能輕易獲得呢?其實還真可以。華工在2025年招生改革中重磅推出的四大“院士特色班”,就是由瞿金平、馬於光、何鏡堂、唐洪武等院士親自擔任班主任,采用“本碩博銜接培養(yǎng)”模式,從課程設計到科研訓練均以院士團隊為核心展開。
而且,華工的院士班不僅是資源堆砌,還通過“一生一導師”的精準滴灌模式,讓每位學生都能匹配到院士團隊中的青年領軍學者,并通過每周學術例會、實驗室輪崗、專利撰寫實戰(zhàn)等機制,使其本科階段就能探索學術前沿。
再加上華工取消了保研限制,并為院士班的學生提供50%-80%的保研率,允許學生自由沖擊清北、MIT等頂尖院校。這種人才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模式,可以說是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術潛力而非考試分數(shù)”定義成長節(jié)奏。
更甚者,華南理工大學是用院士的“最強大腦”和產(chǎn)業(yè)的“一線戰(zhàn)場”,重新定義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可能性。無論是Yiannis教授海外院士帶來的國際化學術視野,還是院士特色班打造的“科研-產(chǎn)業(yè)-升學”閉環(huán),都彰顯了這所老牌工科強校突破陳規(guī)、直面未來的魄力。對于渴望在學術與實踐中找到平衡點的學子而言,這里或許正是夢想啟航的最佳港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