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二次改革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但在推進過程中,社會上存在一些民憤較大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體制內外養老金待遇差距大
盡管我國自2014年起推進養老金并軌改革,但體制內外養老金待遇的差距依然明顯。例如,2023年江西省鷹潭市,體制內平均養老金為5080元,企業職工為2368元,城鄉居民僅為206元。體制內人員普遍按實際工資足額繳納社保,且繳費年限長,還享有額外的職業年金,而許多企業為降低成本,按最低標準繳納社保,導致養老金替代率差異巨大。這種差距引發了社會的強烈不滿,公眾質疑體制內人員“不繳費卻拿高養老金”的現象,認為這違背了社會公平原則。
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推進緩慢
養老金雙軌制改革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改革的推進面臨諸多困難,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對改革存在抵觸情緒,不愿意放棄現有的優厚待遇;另一方面,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尚未完全到位,財政關系尚未理順,增加了改革的復雜性。此外,改革缺乏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導致公眾對改革的預期不明朗,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焦慮情緒。
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問題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面臨嚴峻挑戰。目前,我國養老金制度的潛在支持率不斷下降,到2060年,預計1個在職參保人對應1.2個退休者。同時,斷保、棄保現象較為普遍,進一步削弱了養老金制度的財務基礎。這種情況下,公眾擔心養老金制度無法長期維持,自己的養老權益得不到保障。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問題
隨著新經濟業態的發展,靈活就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加,但他們的參保率較低。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占全國就業人口的1/4還多。由于靈活就業人員收入不穩定、工作流動性大,參保積極性不高,導致漏保、脫保、斷保等問題層出不窮。這不僅影響了這部分人群的養老保障,也對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構成挑戰。
養老金調整機制不完善
養老金調整機制的不完善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目前,養老金調整主要依據物價上漲和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等因素,但調整幅度和頻率存在不確定性。一些地區和群體的養老金調整未能充分體現公平性和合理性,導致部分退休人員的實際生活水平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引發了他們的不滿情緒。
延遲退休政策的爭議
延遲退休是養老金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議題,但這一政策引發了廣泛的爭議。一方面,部分公眾擔心延遲退休會增加就業市場的競爭壓力,影響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一些人認為延遲退休是為了緩解養老金缺口,擔心這會進一步加重個人負擔。這種爭議反映了公眾對養老金改革目的和影響的擔憂。
養老金二次改革勢在必行,但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政府在改革過程中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平衡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通過完善養老金制度,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和可持續性,逐步縮小體制內外養老金待遇差距,才能真正實現社會公平,讓每一位勞動者都能安享晚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