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江湖最近魔幻了!全國考生還在為熱門崗位擠破頭,江蘇某街道辦崗位都能刷出3000:1的報錄比,可魔都上海的公務員考試卻玩起了'佛系錄取'——聽說有人裸考都上岸了?這魔幻現實主義差距背后,到底藏著啥秘密?
戶籍壁壘是“隱形門檻”
戶籍壁壘是橫在好多考生考公路上的“隱形門檻”。上海公務員招錄公告里,大部分崗位都明明白白寫著“限上海戶籍”。
每年涌進上海的大學畢業生有幾十萬,可真正有本地戶籍的連5%都不到。
這政策就像一堵又高又厚的墻,把絕大多數外地考生都給擋在了門外。
符合報考條件的人少了,考試競爭壓力自然就大幅降低。
上海有些基層崗位可能就3 - 5個人競爭,甚至有人“裸考”都能進面試。
看看江蘇公務員考試,幾乎沒什么戶籍限制,一個崗位常常幾百人搶著報名,競爭反之就特別激烈。
這種戶籍限制,不只是影響個人職業選擇,還涉及到代際資源競爭。
有上海戶口的考生,他們的子女能享受更低的高考錄取分數線,還有各種優質教育資源這些“隱性福利”,這就形成了“戶籍優勢代際傳遞”。
薪資與生活成本的“性價比之困”
上海這城市,房價高,消費也高,公務員的薪資水平就有點尷尬了。
上?;鶎庸珓諉T每個月平均工資也就8000 - 12000元,扣掉房租,像在市中心租個單間,每個月就得3000 - 5000元,再加上通勤、吃飯這些基本開銷,到手的錢就沒多少了。
對比互聯網大廠和金融行業,人家應屆生剛進去,年薪就能達到15 - 25萬元,上海公務員崗位的吸引力就明顯不夠了。
本地考生因為家里能給支持,像住房、人脈這些,對薪資就沒那么敏感,更看重工作穩定。
外地考生要是得自己承擔所有生活成本,光靠這點公務員薪資,很難在上海站穩腳跟,所以就出現了“本地人不想拼、外地人不敢選”的情況。
職業發展要“多條腿走路”
面對這些戶籍和現實壓力,大學生們開始明白,職業發展不能只盯著一條路,得“多條腿走路”。
像央國企和事業單位就提供了“曲線機會”,比如說上海總部的那些金融、能源企業這些央國企,對戶籍限制沒那么嚴,薪資福利也不錯,校招機會還多。
有的央企上海分公司,還會給外地應屆生提供落戶積分支持,職業發展前景也不比公務員差。
上海實行的“人才新政”對高學歷人才,像碩士、博士,或者是緊缺專業,比如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這些專業的人才,實施“人才引進落戶”政策,不用走常規的戶籍限制流程。
還有部分區的公務員崗位,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開通了戶籍綠色通道。
要是一心想進體制內工作,上海郊區的基層崗位,像鄉鎮公務員,或者中西部省份,像湖南、江西的公務員招錄,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些地方戶籍限制少,競爭壓力也相對小一些。
“曲線落戶”的選擇
雖說現在上海公務員崗位吸引力一般,但戶籍帶來的“戰略價值”,還是讓一些家庭選擇“曲線落戶”。
通過考研考進上海的高校,像復旦、交大,畢業后滿足社保繳納條件就能落戶,這樣就能給子女爭取到戶籍優勢。
或者先在上海找個非編制崗位,像社區工作者、事業單位派遣制這些工作,積累點工作經驗,然后再通過“定向招錄”的渠道去考公務員,這樣就能避開激烈的競爭。
理性看待考公
上海公務員考試出現“冷門”,本質上就是戶籍政策、城市生活成本和個人資源這些因素一起作用的結果。
對大學生來說,勸不要盲目跟風。
要是戶籍受限,家里又沒什么支持,硬要去考上海公務員,很可能上岸之后就遇到發展瓶頸。
把精力放在提升核心競爭力上,比如去讀研提升學歷,考個CPA、法律職業資格這些專業證書,或者多積累點實習經驗,用自己的“能力優勢”去彌補“戶籍劣勢”。
上海公務員考試里有兩類特殊崗位,要是你符合條件,又愿意去,上岸的機會相對大些。
從 2021 年到 2024 年公務員筆試合格分數線能看出來,不同崗位類別的分數線差別還挺大,這和報名人數、招錄人數都有關系。
分數線普遍低的崗位,競爭壓力可能就沒那么大。
知道成績到面試一般就一個月時間,所以成績出來前就得早點準備面試。
考公不是非要打敗所有人,而是要在規則里找到最適合自己上岸的路。
大學生們在報考上海公務員的時候,要結合自己的戶籍、學歷、專業這些實際情況,再參考歷年分數線、崗位招錄比這些信息,選好報考崗位,提前制定個性化的備考方案。
要是自身條件有限,就別死磕熱門崗位,那些競爭小、限制多的崗位,沒準也是上岸的好機會。
而且備考得有計劃,行測、申論各個板塊都得針對性訓練,多做真題、模擬題,總結經驗,提升自己的能力。
要是因為戶籍、學歷、專業這些因素在上??脊芟?,也別灰心,就像前面說的,還有其他很多發展方向可以選,不一定非得在一棵樹上吊死。
總之,得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做出最合適的職業選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