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濟濟的初唐,如果要選擇一位戰神,我想李靖如果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從戰績來講,李靖為唐朝征戰半生,未嘗敗績,是有名的常勝將軍,他剛出道就平定蕭銑和輔公祏,之后滅亡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大唐開疆拓土,力助李世民登上“天可汗”寶座。
從足跡來講,李靖征討南北,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是歷史上征戰最廣的將軍之一。
可以說,李靖文韜武略,戰功顯赫,在當時確實無人可比,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其實憋屈了半輩子,到了晚年更是“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主動把自己封閉起來。
按理說,以李靖的功績而言,原本可以活得很瀟灑,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只怪他早年的一個錯誤決策,讓他贖了一輩子罪。
01
李靖的出身十分顯赫,祖上世代為官,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親李詮在隋朝官至趙郡太守;他的舅父韓擒虎則是隋朝名將,官至上柱國、涼州總管。
據記載,李靖年輕時身材魁梧,相貌不凡,他的武功很不錯,還通曉兵法,在隋朝的貴族圈很有名氣,吏部尚書牛弘說他有“王佐之才”,重臣楊素則說他遲早會出將入相。
隋大業末年,李靖擔任馬邑(治今山西朔縣東)郡丞,剛好在李淵手下做事,那時隋朝許多地方都爆發了起義,李淵有帝王之志,也在四處招兵買馬。
李靖一家子都在隋朝當官,對隋朝忠心耿耿,自然不愿意造反,當他發現李淵圖謀不軌后,便展開了行動。
617年,李靖偽裝一番之后,悄悄逃離山西,準備去到隋煬帝所在的江都,向隋煬帝報告李淵謀反之事。
但是,當李淵抵達京城長安的時候,卻發現天下已經大亂,前往江都的道路被阻絕,他只得暫時留在長安,觀望一下局勢。
不久,李淵就在晉陽起兵了,很快就攻入長安,把李靖給俘虜了,他感到非常生氣,打算將李靖斬首示眾。
行刑前,李靖很不甘心就這樣死掉,為了活下來,他決定投靠李淵,便大聲呼喊說:
公(李淵)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
這話讓李淵很震驚,心想李靖難道是個人才?
站在一旁的李世民對他說,“這個人的才識和膽氣不錯”,李淵認為自己剛創業,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便讓人釋放李靖,還讓李靖給李世民當侍衛。
李靖雖然死里逃生,但這段黑歷史對他的影響很大,后來李氏父子始終沒有徹底對他放心,這就導致他過得一直很憋屈,大半輩子都在“贖罪”。
李靖來到李世民身邊后,做事小心謹慎,很少說話,只是極力求表現,但依然無法消除李淵和李世民對他的猜忌,基本不讓他獨自掌兵,所以他一直沒等到什么好機會。
一直到620年,李靖跟隨李世民消滅了王世充,因為在戰爭中表現不俗,這才得到提升,逐漸嶄露頭角。
不久,李淵打算出兵消滅南梁蕭銑,因為蕭銑趁著唐朝攻打王世充而出兵占據長江流域,試圖與唐朝劃江而治,李淵不能忍,便讓趙王李孝恭領軍出征,李孝恭則推薦李靖擔任副手。
為了讓李孝恭安心征討,李淵同意調李靖前往江南。
這是一場以少打多的戰爭,并且蕭銑控制著江陵險塞,導致李靖遲遲無法攻下。
李淵本就對李靖有所懷疑,當得知戰事沒有進展,誤以為李靖故意滯留不前,便下令峽州刺史許紹以貽誤戰機的罪名將李靖處死。
許紹如果執行了李淵的命令,以后就沒有戰神李靖了,不過他認為李靖是個人才,且不是故意遷延不前的,便上書力保李靖,李靖這才躲過一劫。
李靖也不惱,很快就用實力說話,以少量人馬殺死敵軍主將,斬敵無數,還俘虜了五千余人。
得知消息的李淵很高興,認為自己撿到寶了,便假模假式地給李靖一道詔書進行表揚,“既往不咎,舊事吾久忘之矣!”
真的既往不咎了嗎?
當然沒有,只是當時大唐需要李靖,所以李淵暫時把李靖的“過往”放下。
后來,李靖再接再厲,一舉平定蕭銑,李淵在論功行賞的時候,雖然封他為上柱國、永康縣公,但也只升他為代理荊州刺史,并且他還不能待在荊州,而是去“招撫”無人問津的嶺南地區。
李靖依然無怨無悔,接到詔書后二話不說,就收拾行李去了嶺南,在他的一頓猛操作下,半年內連下嶺南九十六州,得到六十多萬戶人口,史書說“嶺南悉平”。
將嶺南如此廣闊的領土納入版圖,按理說李靖的功勞很大了吧,可李淵卻只讓他當代理桂州總管,繼續留在偏僻的嶺南安撫百姓。
02
李淵是真的不待見李靖,別看兩人都姓李,其實沒什么太大關系。
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李靖姓李,所以李淵對這個同姓人最初的不合作十分反感,一直耿耿于懷。
623年,李淵決定一鼓作氣平定江南,于是將對江南比較熟悉的李靖召回,讓其領軍征討輔公祏。
李靖的表現依然沉穩,很輕易就消滅輔公祏,一舉平定江南,使得唐朝的后勤有了極大保證,可以安心平定北方了。
起初,李淵對李靖的表現很滿意,于是特意設置東南道行臺,任命李靖為行臺兵部尚書,但很快他就后悔了,認為行臺的權力太大,便撤銷行臺,改任李靖為代理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立下如此大功,連個都督都沒混上,李靖也夠悲催的了,更讓他覺得惡心的是,李淵在表彰他的詔書中說:
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既然比白起、衛青、霍去病還厲害,李淵怎么就舍不得給李靖更高的官職呢?
說到底,還是對李靖不放心。
李靖在江南屁股還沒坐熱,李淵的詔書就又來了,說突厥頡利可汗率軍十萬攻打太原,形勢危急,讓他趕緊去抵御突厥。
當然了,當主將是不可能的,李靖最終只被任命為幾路大軍中某一路的行軍總管,率軍一萬余進駐太谷。
后來,其他幾路唐軍都失利,只有李靖這一路取勝,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李淵又順勢任命他為代理安州大都督,官職倒是升了,但卻是個苦差事,需要長期駐守邊疆。
626年,玄武門之變爆發,李淵退位,李世民繼位。
與李淵的小心眼不同的是,李世民總體而言是個心胸寬廣之人,連許多李建成的黨羽都饒恕了,有的還被任命為高官,比如魏征。
按理說,換了個好一點的老板,李靖的日子總會好過一點吧,可實際上李世民對他意見也很大。
李世民上位之后,為了拉攏群臣,進行了一些人事調整,核心決策圈被秦王府幕僚把持,但也有一些非秦王府嫡系人物位居高位,李靖就被封為兵部尚書、尚書左仆射,官職比以前高多了。
但是,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因為李世民知道,打突厥還得靠李靖,許以高官厚祿,只是安撫和籠絡李靖的手段,讓李靖為己所用而已。
629年,李世民認為是時候洗刷渭水之盟的恥辱了,便下令討伐東突厥,他任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幾路大軍出征突厥。
值得玩味的是,李靖手下各路唐軍主將,大多是李世民的親信,而且爵位比李靖高,這正是李世民的高明之處:既要用李靖,也要對其加以防范。
面對領導的持久猜忌,李靖之所以能活下來,可不僅僅是他軍事能力強,更在于他擅長做人。
一直以來,李靖都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對領導毫無怨言,對下屬盡管寬恕,所以他在朝中沒怎么樹敵,李世民那幫心腹對他都挺客氣的。
這一次,李靖明知道李世民對自己不放心,他卻裝起了糊涂,出征之外只談軍事,調兵遣將絕對不刻意針對誰,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大家都很信服。
最終,唐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李靖活捉頡利可汗,滅亡了東突厥。
李淵得知消息后,高興的手無足高,說李靖戰勝東突厥,是自漢高祖白登之圍以來,對外族的最偉大勝利。
李世民也很高興,說李靖能深刻體會君王的恥辱,抱著赴死的信念與敵血戰,是大唐的大功臣,也是他的大恩人!
李靖班師回朝后,李淵和李世民特意設宴款待李靖等功臣,就連公主、嬪妃都參加,眾人一起手舞足蹈,一直到深夜才散席。
你以為李世民會因此重賞李靖,那你就想多了。
宴席結束沒幾天,御史大夫蕭瑀就彈劾李靖,說李靖治兵無方,在攻克突厥可汗的營帳時,縱容士兵搶掠珍寶。
蕭瑀雖然是李淵時期的宰相,卻是李世民的擁立功臣,他不合時宜地彈劾李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李世民授意的。
蕭瑀對李靖的指控是不是真的,我們無從知曉,但即便是真的,在李靖巨大的功勞面前,也不是啥大事,李世民完全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很快,李世民就把李靖找來,對他說,“隋朝的史萬歲打敗了達頭可汗,可是隋朝不予獎賞,因此導致滅亡,我不能學隋朝,我要赦免你的罪過,并記錄你的功勞!”
于是,李世民封李靖為左光祿大夫,賜絹千匹,增加食邑到五百戶。
李世民果然是玩政治的高手,他不處罰李靖,是為了不讓立功將士們心寒,同時又對李靖進行一番敲打,是為了讓李靖老實一點。
過了段時間,對李靖的調查報告出來了,所有指控都是無中生有,李世民有些不好意思,便對李靖進行了一番安撫,賞賜了一些財物,還讓李靖不要放在心上。
李靖當然不會放在心上了,他早就看透了李氏父子,只要自己能活著,賞賜少點無所謂,誰叫自己當年不識時務呢?
03
對李靖的使用,李世民是十分謹慎的,他通過李靖一直以來在戰爭中的表現,以及李靖平日里的為人處世,認為自己應該放下成見,給李靖一點機會。
于是,李世民任命李靖為尚書右仆射,使李靖成為地位僅次于房玄齡的實權宰相。
面對李世民態度的急劇轉變,李靖有些不知所措,他便繼續保持沉穩厚重的性格,與大臣們商議國事時恭謹溫順,生怕自己出錯,有人認為他不會說話,其實他口才很好,他只是不愿意說。
就這樣過了好幾年,李靖認為自己雖然富貴無憂,年少時的愿望也都已達到,但很擔心自己長期處在高位,會招致皇帝和大臣們的猜忌,便打算急流勇退,回家養老。
于是,李靖就給李世民上了道奏折,說自己患了足疾,請求辭職回家,言辭十分懇切。
李世民卻不為所動,便讓岑文本對李靖進行了一番明為褒獎、實為訓誡的說教,指責李靖不識大體、不顧大局,怎么能因為生病就拒絕為國效力呢,這可不是古之名臣應該干的事情。
李世民不是不愿意放李靖回家,而是他確實需要李靖,并且他不愿意被人指責為卸磨殺驢之人。
為了繼續籠絡李靖,李世民又是給李靖加官進爵,又是賞賜財物,并定制一根拐杖送給李靖,還允許李靖每兩三天到宮內議事一次。
李靖很是無奈,雖然他很心累,但奈何無法脫身,只得繼續當忠臣了。
這件事過去剛兩個月,就發生了一件大事,吐谷渾大舉入侵涼州,李世民決定發起反擊,狠狠教訓吐谷渾一頓。
在商議主帥人選的時候,李世民認為李靖最合適,卻又說李靖患足疾,恐難以勝任,明顯是在試探李靖是否愿意出征。
李靖是何等聰明的人,很快就主動找到李世民,把拐杖丟在一邊,然后轉了個圈,說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完全可以出征。
李世民順坡下驢,就封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率侯君集、李道宗、高甑生等五將出征。
戰神出馬,吐谷渾很快就被滅掉,唐朝的版圖再次擴大,一個強盛帝國已經逐漸形成,李世民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可汗!
立下如此大功,李世民很高興,也很發愁,因為對李靖已經賞無可賞,就像自己當初那樣,再賞就只能裂土封疆了,這顯然不可能。
很快,圍繞李靖的魔咒再次應驗:每次立下大功,必有兇險降臨。
這一次,告李靖的是他的手下高甑生,高甑生誣陷他謀反。
高甑生之所以要告李靖,跟李世民多少有點關系。
原來,李靖在進攻吐谷渾的時候,身為鹽澤道總管的高甑生沒有按期抵達指定位置,結果受到了李靖的責備,李靖還揚言要在戰后處罰他。
戰爭結束后,高甑生擔心遭到朝廷處罰,便感到很著急,于是找到好友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商議對策,兩人一合計,認為李世民對李靖向來很猜忌,不如趁機誣告李靖謀反,李世民絕對會相信,到時候李靖被殺,自己不就安全了嗎?
李世民不是昏君,即便要殺李靖,也要有站得住腳的理由,所以他派人調查,結果沒有發現李靖謀反的證據,證實高甑生是誣告,于是下令將高甑生流放邊疆。
不過,雖然是誣告,卻給了李世民不賞賜李靖的理由,李靖也不在乎什么賞賜,反而認為此次事件應該引以為戒。
為了避免類似事情發生,從而給李世民殺自己的借口,他自此之后開始閉門謝客,跟親戚也不怎么往來,只是把自己悶在家中,因為他認為這樣才是最安全的。
04
李靖不想惹麻煩,不代表麻煩不會找上門。
有一次,李世民讓李靖教侯君集兵法,李靖很認真地給侯君集當老師,侯君集卻向李世民誣告他謀反,他給的理由是,每次講到兵法的精微之處時,李靖就不接著往下講了,如果不是有異志,怎會如此?
這事讓李世民很生氣,便將李靖找來罵了一頓,李靖這才知道自己又被誣告謀反了,就解釋說,我教給侯君集的兵法,足以讓他平定天下,他卻要學盡臣的所有兵法,我看他才有異志!
聽了李靖的解釋,李世民認為有道理,但依然很不高興。
后來,李靖多次對李世民說侯君集必會謀反,但李世民顯然更相信侯君集,所以無視他的話,結果侯君集真的謀反,李世民因此很悔恨。
李靖為何屢遭構陷,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除了李靖遭人嫉妒,或者泄私憤之外,還在于他被皇帝猜忌,而且能力還強,李氏父子樂得不斷有人誣陷他,這樣才能拿捏他。
李氏父子對李靖的感情其實很復雜,既要用他,因為用的確實很順手,東西南北就沒他搞不定的地方,貞觀之治的功勞,有一多半是他的;但又要防著他,因為他是有前科的,萬一把握不住,大唐就要滅在他手上了。
所以,李氏父子只能不停敲打李靖,警告他老實做人,不要有什么歪心思。
這樣的尷尬處境,就導致李靖表面上看起來威風,是戰無不勝的大將軍,也是處在高位的宰相,實際上他心里苦得很,自從跟著李氏父子之后,就沒睡過幾個安穩覺。
李靖主動選擇半退休,李世民也沒說什么,該給的榮譽還是給,他的妻子去世了,李世民下令按照衛青、霍去病的規格下葬;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也有他的畫像,不過只位列第八;他的長子卷入李承乾謀反案,李世民也只是流放了其子,沒有牽連他。
李世民之所以這么厚待李靖,除了李靖對唐朝的功勞確實大之外,還在于李靖很老實。
但是,這不代表李世民對李靖徹底放心。
644年,李世民將要出征高句麗,恰好當時李靖生病,他便前往探視,并對李靖說,“你在南邊平定吳會,北邊掃清突厥,西邊安定吐谷渾,唯有東邊的高句麗沒有平定,你有什么想法嗎?”
李靖猛地震了一下,原來李世民在責怪自己沒有主動要求出征啊!于是趕緊起身,拖著病體跪在地上,然后對李世民說,“我雖然年過七十了,但只要陛下需要,我愿意出征!”
在得到滿意的答復后,李世民沒有為難李靖,讓其在家安心休養,自己則領軍出征。
李世民臨行前對李靖的一次敲打,既能試探李靖,也能讓李靖老實一點,不要趁他出征在外,在背后搞小動作。
649年,李靖病重,即將去世,李世民前去探視。
看著這個被自己猜忌了一輩子的老家伙,李世民對李靖說了一番真心話,“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國有勞。今疾若此,為公憂之?!?/p>
不久,李靖就去世了,享年74歲,這下子李世民終于對他徹底放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