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問題懸而未決,李嘉誠旗下產業再暴雷?長實集團被調查,10人因行賄貪污問題被抓,其長子李澤鉅突然表態,又釋放了哪些信號?
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突然宣布,偵破一起涉及樓盤開發的貪污造假案件,該項目為一個住宅區的首置盤項目,由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競拍拿下,調查發現該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嚴重的違法行為。
分包商為了節省成本,沒有按照原本的工程計劃施工,而是對工程監督人員進行了行賄,換取監管部門對于鋼筋工程的寬松監管,廉政公署查明,有幾棟樓的鋼筋存在數量不足,移位等問題,直接導致建筑結構安全性存疑,雖然大樓目前沒有倒塌風險,但必須進行必要的修補措施。
隨后,廉政公署以行賄受賄等罪,拘捕了總承辦商在內的10名男子,目前6棟房子中的1000戶,本要以市場價8折出售,隨著該起事件的曝光,直接引發了民眾的不滿,雖然大樓沒有倒塌危險,但畢竟風險存疑,沒有人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長實集團面對爆雷,也立即站出來發聲,表示支持廉政公署的任何調查工作,并展開行動,與業主洽談后續的補救工作,雖然長實集團的表面功夫已經做到位,但也無法扭轉市民對其產生的質疑,而長實被調查的時間點也十分敏感,恰好就在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表示港口交易絕不會在不合法的條件下進行之后。
當初李嘉誠之所以被扣上“賣國”的帽子,就在于他沒有通知國家,想要直接將巴拿馬的多個港口打包,賣給美國的貝萊德集團,當時中美“關稅戰”“貿易戰”正打得火熱,李嘉誠這一舉動無異于給美國遞刀,特朗普曾表態,一旦掌握巴拿馬港口的控制權,將對中國船只收取巨額停靠費。
對此,外交部多次發言,拒絕一切通過經濟霸凌手段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也就是勸李嘉誠認清現實,不能因為美國的經濟制裁,將國家利益棄之不顧,香港《大公報》多次發文,勸李嘉誠三思而后行,即使長和市值蒸發近800億,但他就是要一條路走到黑,仍舊在推進港口的交易。
一直到美國突然在關稅問題上做出讓步后,長和突然打破沉默,表示港口交易絕不會在不合法的條件下進行,當初市監總局和外交部不止一次公開表態交易需要合法進行,長和一直“充耳不聞”,沉默以對,如今美國剛低頭,長和就開始表“衷心”,這背后自然少不了李嘉誠的運籌帷幄。
而李嘉誠突然服軟,不是意識到自己錯了,而是想要繼續在國內大賺特賺,當初因為他的“賣國行徑”,不僅長和市值一跌再跌,就連李氏家族的其他產業也受到了波及,其次子李澤楷甚至不得不公開與長和切割,稱其業務“完全獨立”,如今表態,站在國家這邊,也能為他挽回一定的損失。
然而,國家對他的信任早已消磨殆盡,即使長和聲明港口交易一定要依法進行,但不能排除李嘉誠做兩手打算,一邊穩住國內形勢,一邊繼續與美國進行交易,畢竟當初他與貝萊德財團達成協議期間,一直將國家蒙在鼓里,等到官方發現時,早已經陷入了被動立場,對于這種逐利的商人,只有一招有用,那就是敲他最看重的利益。
所以長實集團此次突遭調查,很可能是官方對其的警告,如果在港口交易這一問題上繼續觸碰紅線,說一套做一套,或將面臨更嚴重的后果,當初李嘉誠靠房地產發家,在北京、上海等幾十個城市大規模囤地,而后瘋狂套現上千億,還將這些資金轉投海外,早已成為眾矢之的。
國家面前無個人,所以,此次長實被查很可能是敲山震虎,為的就是讓李嘉誠在自身利益和國家利益面前做出選擇,在長實集團被查之后,其長子李澤鉅作為長實集團主席站出來發聲,強調目前環境十分復雜,但有足夠的財力應對風浪。
而此番表態在長實凈利潤下滑這一背景之下,顯得十分蒼白,從長和市值暴跌,到長實集團被調查,釋放的信號只有一個,那就是背離國家利益絕不會有好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