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報》5月26日頭版
我省持續加大政策實施力度,吸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以工代賑惠民生勐臘縣象明鄉蠻磚村曼松村民小組因出產曼松茶而聞名,這里曾經因道路破損,茶山通道被小河阻斷,給村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也影響了茶商和游客的體驗。在以工代賑項目的支持下,村里實施了道路硬化、過河橋梁重(新)建項目,村民還因參與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如今,路修好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生產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大家發展茶產業的信心更足了。
以工代賑是以發放勞務報酬、開展技能培訓、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等多種賑濟方式取代直接救濟的一種扶持政策,不僅能為農村困難群眾提供就業機會、提高勞動技能,而且能在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民收入水平、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我省持續加大以工代賑政策實施力度,安排以工代賑中央專項投資項目,同步推動地方在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2024年,共吸納19.58萬名群眾參與工程建設,涉及以工代賑項目1331個,累計發放勞務報酬23.45億元,務工群眾人均增收1.19萬元。
“我們將支持的重點向47個國家和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邊境民族地區傾斜,引導各地圍繞產業發展謀劃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優先支持產業類項目,有效激發了脫貧群眾的內生動力。”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昭通市永善縣溪洛渡街道紅光片區以工代賑示范工程施工現場,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熟練地進行溝槽開挖、鋼筋捆綁、蓄水池澆筑等工作,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紅光安置區是永善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因當地沒有工業企業,勞動力主要是勞務輸出到廣東、浙江等地,部分勞動力為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務工。2024年,當地通過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帶動434人參與工程建設,其中大部分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共發放勞務報酬331.46萬元,開展就業技能培訓320人次。
“以工代賑改變了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對安置區‘零’就業、難就業家庭開展就業扶持,有效解決了低收入群眾的就業增收問題。”紅光社區黨支部書記鮮波說。
今年以來,我省持續發揮以工代賑在重點工程項目和中 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推廣優勢,突出就業導向優先,吸納返鄉務工群眾、低收入群眾等就業困難人員就地就近就業增收,提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一季度,共推廣以工代賑項目1473個,帶動9.6萬名群眾就業務工,發放勞務報酬6.09億元,人均增收6343元。
來源/云南日報 記者 段曉瑞 圖 微永善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馬思 編輯/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